Browsing by Author "Lin, Chia-Hsin"
Now showing 1 - 6 of 6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大台北地區國中生依附關係、因應策略與網路成癮關係之研究(2024) 林嘉歆; Lin, Chia-Hsin這份專業實務報告旨在探討大台北地區國中生的依附關係、因應策略與網路成癮行為之間的關聯。本研究以大台北地區三所國中的學生作為研究對象,所收集到的國中生資料分別來自新北市的一所國中和臺北市的兩所國中;其中,新北市的學生共55名,臺北市的學生總計有83名,總共發出150份問卷,實際上收到了135份問卷。而研究工具包含「個人資料表」、「人際依附風格問卷」、「因應策略量表」及「陳氏網路成癮量表」。調查所得資料以描述性統計、Pearson相關分析及多元迴歸分析進行有關分析,最後採Sobel test來檢驗因應策略在依附關係對網路成癮的預測關係中,是否有扮演中介角色。 以下是針對研究問題所提出之研究結果:一、即便「看影片」為國中生最多人次的網路活動,但是「玩遊戲」所花費的時間卻是最多的,且遊戲的過程令個體難有效掌控時間,導致走向網路成癮就如溫水煮青蛙。二、在人際依附型態與網路成癮之間從研究結果看到,焦慮和逃避型人際依附型態之國中生與網路成癮有高度相關,且亦能對網路成癮有預測力;而安全和排除型依附則與網路成癮無呈現相關性。三、在壓力因應策略與網路成癮之間從研究結果看到,消極因應策略與網路成癮呈顯著正相關,且亦能對網路成癮有預測力;而積極因應、尋求協助二者與網路成癮均呈負相關,轉移注意力則與網路成癮無相關。四、從依附型態與因應策略之間從研究結果看到,安全和排除型依附皆與積極因應策略有顯著正相關亦有預測力;而焦慮和逃避依附則與消極因應呈顯著正相關和顯著預測效應。由依附型態與因應策略的關係,可見學生越是能覺得自己是有價值的、值得他人的關愛的,則越能相信自己有能力採積極因應策略,或是向外尋求支援;反之則越傾向退縮、逃避等消極因應策略。五、消極因應策略分別影響焦慮依附、逃避依附對於網路成癮之中介效果顯著,因此從有中介影響的因應策略著手輔導學生,可以相較於改變學生的依附型態來得容易改善其網路成癮的問題。根據本研究的結果,研究者提出了一些具體的建議,以供家長、教育工作者、相關輔導諮詢及助人專業人士和未來研究者參考。Item 大學生家庭系統分化、人際親密與憂鬱之相關研究(2015) 曹維序; Tsao, Wei-Hsu本研究旨在探討不同背景變項大學生,其家庭系統分化、人際親密與憂鬱之差異情形,同時探討家庭系統分化、人際親密與憂鬱三者間的關係,以及大學生家庭系統分化、人際親密對其憂鬱之預測情形。研究採用分層叢集之抽樣方式,抽取臺北市、新北市與基隆市8間大專院校,獲得892名大學生之有效樣本資料。 本研究所使用之研究工具包括「基本資料表」、「家庭系統分化量表」、「人際親密量表」與「董氏憂鬱量表(大專版)」,調查所得資料以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Pearson積差相關,與逐步回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其研究結果如下: 1. 目前大學生達明顯憂鬱與嚴重憂鬱者,佔全體學生人數11.3%。 2. 大學生整體家庭系統分化情形,不因學校類別與戀愛經驗而有差異;但於不同性別、居住狀況、父母婚姻關係、家庭社經地位與諮商經驗上有顯著差異。 3. 大學生整體人際親密狀況,不因年級與居住狀況而有差異;但於不同性別與戀愛經驗上達顯著差異。 4. 大學生整體憂鬱情形,不因學校類別與年級而有差異;但在不同性別、戀愛經驗、父母婚姻關係與諮商經驗上達顯著差異。 5. 大學生家庭系統分化與人際親密兩者間呈現正相關,而在家庭系統分化與憂鬱之間,以及人際親密與憂鬱之間,則皆呈現負相關。 6. 大學生的家庭系統分化與人際親密能有效預測其憂鬱,且逐步迴歸分析中,男女兩性大學生憂鬱的最佳預測變項,皆為人際親密中的「尊重、體諒、了解」;而在第二預測變項的部分,男大生選入的是「父子次系統分化」,而女大生選入的則是「親職次系統分化」。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進一步對實務工作及後續研究提出建議,期能提供實務工作者與未來研究者一些有用的參考方向。Item 大學生拒絕敏感度、情緒調節與約會暴力之相關研究(2016) 李珊; Lee, San本研究旨在瞭解拒絕敏感度、情緒調節與約會暴力之間的關係,以及不同背景變項在約會暴力上的差異情形。以「基本資料調查表」、「拒絕敏感度量表」、「情緒調節困難量表」、「大學生約會暴力行為量表」、「社會讚許量表」為研究工具,調查臺北地區三所大學(師範、私立及技職)的大學生,刪除社會讚許分數前15%的受試者,得到443位平均年齡20.57歲的大學生。並以描述統計、卡方考驗、Pearson積差相關、階層迴歸等統計方式分析資料,得到研究結果如下: 1. 有五成大學生曾經驗過約會暴力,其中以有口語暴力經驗的大學生為最多。 2. 大多數大學生同時有受暴和施暴的經驗,顯示大學生伴侶間的約會暴力具有交互作用。 3. 兩性在經驗約會暴力總分上,並無差異,但在施加性與親密的暴力上,男性則顯著多於女性。 4. 有同居和交往時間越長的大學生有較高的趨勢有約會暴力經驗。 5. 戀愛次數越多的大學生有較多遭受約會暴力的經驗。 6. 拒絕敏感度能夠預測情緒調節困難,其中焦慮狀態能夠預測個體對自身情緒不接納、衝動失控、阻礙完成目標之程度;負向預期拒絕則對個體不清楚自身感受有預測力。 7. 衝動失控可以預測個體施加暴力總分以及施加輕微暴力。 8. 情緒調節困難對於負向預期及施加約會暴力具有調節作用。情緒調節困難的大學生,越預期他人不會拒絕自己的請求越會對伴侶施加暴力。 根據以上研究發現,進一步提供大學諮商工作以及政府反暴力工作上的應用和建議,並於最後提出本研究的限制和未來研究的方向。Item 大專校院專任心理師情緒勞務、諮商自我效能與工作倦怠之關係研究(2016) 毛咪; Mao, Mi本研究旨在探討大專校院專任心理師的情緒勞務、諮商自我效能與工作倦怠間的關係,並進一步檢證諮商自我效能在情緒勞務和工作倦怠間的中介效果,亦就輔導年資、工作時數及分配等實務背景變項對情緒勞務、諮商自我效能與工作倦怠的關係進行探究。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研究工具包括「輔導老師情緒勞務量表」、「諮商自我效能量表」及「工作倦怠量表」,研究對象為104學年度在各公私立大專校院諮商中心、學生輔導中心等處任職的專任諮商心理師,共發出436問卷,回收有效問卷188份。本研究以皮爾遜相關考驗各變項間的相關,用階層迴歸分析檢驗情緒勞務、諮商自我效能對工作倦怠的預測力及諮商自我效能的中介作用。結果發現:(1)大專校院專任心理師有中上程度的諮商自我效能、較弱的工作倦怠和中等偏高的情緒勞務,且更多地使用深層情緒行動策略。(2)大專校院專任心理師的輔導年資與諮商自我效能顯著正相關,與工作倦怠顯著負相關。(3)大專校院專任心理師每週的工作時數與情緒勞務正相關;行政工作時數與情緒勞務正相關,與工作倦怠正相關;實務工作時數與諮商自我效能正相關,與工作倦怠負相關。(4)情緒勞務與工作倦怠顯著正相關,其中情緒表層行動策略與工作倦怠呈正相關,情緒深層行動策略與工作倦怠呈負相關。(5)諮商自我效能與工作倦怠顯著負相關。(6)情緒勞務與諮商自我效能顯著正相關,其中情緒表層行動策略與諮商自我效能呈負相關,情緒深層行動策略與諮商自我效能呈正相關。(7)情緒深層行動對工作倦怠的預測力會因諮商自我效能的加入而消失(β=.046,p > .05),意即諮商自我效能在情緒深層行動與工作倦怠間發揮完全的中介作用。本研究結果不僅驗證了不同情緒調節策略對工作倦怠的影響,還探索出情緒深層行動策略在降低工作倦怠風險時發揮積極作用的路徑,研究者據此提出後續研究及實務的建議。Item 諮商心理師專業基礎能力量表之編製與應用:從督導者及其受督者觀點評量 實習心理師專業能力之研究(2018) 林烝增; Lin, Cheng-Tzeng本研究旨在編製「諮商心理師專業基礎能力量表」與運用之相關研究,分為子研究一、二。研究一係根據Rodolfa等人的立方模式、ASPPB的能力架構為理論基礎,編製適合國內心理師使用之專業基礎能力量表,研究方法採用量化取向,由12位學者實務專家審閱與修改題目,研究對象為不同專業發展階段心理師,包括兼職實習、全職實習心理師、新手、中堅與資深心理師,發出500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316份。資料進行信效度考驗、內部一致性分析,透過驗證性因素分析。研究結果顯示本量表題目經項目分析皆具鑑別度、二階驗證性因素分析結果尚屬合理適配模式,二階組合信度為.58-.85之間,有良好聚斂效度;內部一致認性介於.83-.91,Cronbach’s α為.96,顯示信度良好。本量表刪題後有四個分量表,14個次向度,38題,包括科學取向與實證基礎、專業素養與自我反思、合作與人際關係、專業倫理等分量表。研究一建立國內諮商心理師專業基礎能力之本土化立方模式,適合機構與課程教師於實習心理師甄選與評量使用。研究二從實習心理師與督導者的觀點評量實習心理師的專業能力,並進一步了解學分數、學校成績、督導總評分、督導關係在實習心理師自評與督導者他評之預測力。研究對象以配對實習心理師及其專業督導者為樣本,邀請158所單位,有效樣本為103組。研究工具為「諮商心理師專業基礎能力量表」、「心理師專業能力量表」。以描述性統計、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及多元迴歸分析等進行分析,研究結果發現實習心理師平均每週個案量為7.76人次,個別諮商一年平均為285.10人次;每週平均接受督導1.5小時。不同場域實習心理師之實作項目與接案問題類型有所不同,「婚姻與家庭諮商」、「初談」、「教學與工作坊」、「心理衛生推廣工作」、「入班座談」等工作項目在不同場域有顯著的差異。督導者總評分發現因學派不同有顯著差異,關係及體驗取向的督導者總評分高於認知行為取向的督導者。實習心理師自評在「介入」、「管理」評量差異較大,其他能力的標準差較為接近;督導者的一致性比實習心理師高。實習心理師在功能能力自評得分會因具備諮商相關工作與否而有顯著差異。不同性別、學歷的督導者對實習心理師之基礎能力評量得分也有顯著差異。實習心理師的自評的與督導者評量的相關;個案量愈高,實習心理師自評專業能力越高;學校成績越高,督導者評量實習心理師的功能能力卻會越低。最後根據研究結果與討論,提出後續研究以及訓練心理師教、考、訓、用之實務建議。Item 醫院員工性別角色態度、配偶支持與共親職之研究(2016) 周意娟; Chou, Yi-Chuan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於瞭解醫院員工在性別角色態度、配偶支持以及共親職的現況,以探討不同背景變項的醫院員工,其性別角色態度、配偶支持與共親職的差異情形;同時探究性別角色態度、配偶支持與共親職三者之間的關係。本研究以已婚且育有未成年子女的宜蘭地區區域教學醫院員工為研究對象,共320人。研究方法採用問卷調查法,以立意取樣方式來選取樣本。研究工具包括「性別角色態度量表」、「配偶支持量表」、「共親職量表」。資料分析與整裡,使用描述性統計、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Pearson積差相關,與逐步迴歸分析等方法,主要結果發現如下: 1.醫院員工普遍具有性別「平權發展」的態度,且「配偶支持」的情形良好。 2.不同性別和教育程度對於醫院員工的性別角色態度有顯著差異;其中女性比男性更具有「平權發展」的態度,而教育程度為「研究所以上」的醫院員工,性別角色態度較不傳統。 3.在共親職的表現方面,女性醫院員工在「親職分工」的得分顯著高於男性;醫事人員在共親職的表現中,「教養協議」得分顯著高於護理人員與行政人員,而「支持行為」得分亦顯著高於護理人員。 4.配偶支持中的「情緒性支持」與「工具性支持」對共親職分量表中的「教養協議」、「支持行為」皆是最佳的預測變項。 5.「平權發展」與「配偶支持量表」能有效預測共親職。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進行討論,並提供具體建議,以期能供實務工作者及未來研究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