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Lin, Tzu-Han"
Now showing 1 - 2 of 2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屬龍未必好命運-以台灣為例(2019) 林子涵; Lin, Tzu-Han生肖偏好緣於生肖論命,在中華文化人們認為個人出生時間與個人命運有關聯,並認為特定生肖的人們享有好命運,這信念從華人社會因為對生肖偏好的熱衷度進而影響部份年度生育率能看到人們對於好命運的追求,熱度始終未減。香港學者Wong和Yung (2005)針對香港人民因生肖傳承及影響,探討龍年人們是否較好命,在國際知名經濟學期刊上引起熱烈關注及討論。 自古以來的傳統傳承,華人社會及育齡父母認定生肖和個人未來運勢及成就有極高關聯性。即便已物換星移改朝換代,這個偏好特定生肖的信念,並未隨著歲月而淡化。在科技發達的現今,華人仍認為龍年天生能獲成功的青睞;並且認為龍年注定擁有好命運。好命運通常意味著個人學術或經濟領域成就高,社會地位佳,以及生活幸福感強,而這信念被人們轉化成寄託於追求幸福的希冀,經長久流傳,進而形成華人對於生肖偏好的執迷。 本研究一樣印證屬龍未必好命運,以台灣為例外同時藉由內政部資料及中研院華人家庭長期追踪資料做為研究主樣本,進而利用迴歸及描述性分析客觀如經濟及教育領域的成就及主觀如人們對於幸福感的追求與生肖偏好及好命運間之關聯性。最終驗證結果顯示生肖和個人事業、學識成就以及生活滿意度無正相關性,數據資料顯示在十二生肖中,龍年並不為最佳或最高顯著值,確證龍年和好命不相關。唯本研究明顯印證人們的行為在特定環境下,確實因社會、經濟或制度等層面而被影響並改變。Item 《莊子》對「善意暴力」的思考(2023) 林慈涵; Lin, Tzu-Han本文追尋《莊子》所處理的社會問題,歸結出《莊子》是處理「善意的暴力」,此種暴力是以觀念與制度進行控制,以緩慢、間接而隱微的方式導致生命逐漸走向委靡。針對這樣的暴力型態,《莊子》指出根本問題在於施加者的「成心」判斷模式,而「成心」開展出的「依待結構」又會鞏固施加者誤以為的「權力認知」,導致暴力始終不斷運行。處理暴力的根本辦法是重探依據,「生命」是否得以安適是《莊子》的終極關懷,那麼一切的認知與行動都必須以「生命的安適」為「最高依據」。當「生命安適」成為最高依據,一方面會弱化原先偏差的控制,二方面儘管帶有控制性質的行動,也是利於生命生長而必要有的控制。欲實現這樣的理想狀態,必須要有對應的「心知條件」,透過對天、一、命的認識來養成,藉此將原先的「成心」判斷模式轉化為「鏡心」。依「鏡心」所開展出的行動會有著虛、時、化的特性,這一特性也是應當要有的「行動原則」。由此心知與行動所構成的狀態便是「自由」,當視野聚焦在個體,是主體能情緒通暢無礙而「精神自主」,亦能依據實際情況「創造選項」的「行動自主」,在限制中展現出最高的能動性;當視野聚焦在群體,是透過君主實現一個利生的生長環境,萬物得以依循自身需求成長,這便是一個萬物能各得其所,充滿多樣性而昌盛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