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Mei-Fang Lo"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訓育研究》中的民族想像(1959-2002)
    (2009) 羅梅芳; Mei-Fang Lo
    1949年5月20日,國民政府為遷台鋪路在台灣地區進行長期戒嚴。二二八事件的震撼與隨之而來的戒嚴時期,台灣社會頓時進入噤聲不語的時代。鑒於在中國大陸慘痛經驗,國民政府為了鞏固其在台灣政權,嚴厲執行思想言論限制與改造。在此時期,唯有合乎官方意識的論述才得以發聲。 本文以官方色彩濃厚的學術團體「中國訓育學會」發行之刊物《訓育研究》為分析文本,觀察自1959年創刊至2002年改名為止,該雜誌呈顯之民族概念及其與官方意識互動過程。分析結果顯示,《訓育研究》以青年為關懷對象,呈現大中華民族論述。以炎黃子孫的血緣關係及儒家精神的文化召喚建構出中華民族。民族英雄系譜、節日、領袖形象塑造、共匪滲透論…等為維護政權、建構民族想像之手法。 1970年代後,反對勢力漸起,《訓育研究》並未立即反應時代轉變,仍沿襲相似的民族論述,並試圖將「鄉土」收編至大中華民族論述之下。1980年代,反對聲浪高漲,《訓育研究》正面回應並加以回擊,1987年解嚴後,《訓育研究》並未脫離官方色彩且持續抨擊社會現象。1990年代後,《訓育研究》逐漸脫離官方色彩(KMT)朝向專業教育雜誌發展。2002年順應大學法將「中國訓育學會」改名為「中華學生事務學會」,《訓育研究》更名為《學生事務》,成為關懷各級教育的專業教育雜誌。 《訓育研究》以學術團體現身,在發刊後近40年間以國民政府協力者姿態發聲,切實反映出官方意識。沿襲近40年的大中華民族論述,在進入1990年代後期逐漸消聲,轉而關切各級學校教育議題,成為一專業教育雜誌並發行至今。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