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Natasha Yu-hsin Huang"
Now showing 1 - 1 of 1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從模組理論探討中文空賓語語句(2008) 黃郁欣; Natasha Yu-hsin Huang本文旨在研究中文空賓語語句 (Null Object Construction)。我們認為有必要將空賓語先分為具指涉性(referential)及非指涉性(non-referential),而指涉性空賓語可再細分為變項(variable)和空代詞(pro),非指涉性賓語則是空同源詞賓語(null cognate object)。 利用模組理論(Modular account),我們能區分開句法,詞彙語義,及語用三大組件對於空賓語解釋(interpretation)的貢獻,針對此議題也提供了簡單明確的解決辦法。三類的空賓語分別是由這三個組件為主所決定而成的,這三類空賓語更可依據詞彙語義跟語用不同程度的貢獻而再細分。 當空賓語被話題(無論是顯性或隱性)約束且從話題得到其解釋時,我們不需要其他組件提供語義上的幫忙,這也反映在此類空賓語只容許單一解釋。當空賓語具有代詞性質時,這類空賓語的解釋又是如何得到的呢? 我們認為約束理論B和語用共同決定解釋。約束理論限制在賓語位置的代詞和同句的主語必須不同,所以任何詞項只要不是同句的主語皆能同標。再根據Levinson(2000)的I-principle,受話者在解釋空賓語時,會傾向於一個最明確的解釋。透過言語本身的或語言以外的語境,受話者會找出空代詞最有可能的同標關係。空同源詞賓語則由動詞決定主要解釋,因此也最不可能得到指涉性的解釋。非指涉性的解釋,也可藉由言語本身的或語言以外的語境,得到較明確的解釋。換句話說,受話者會用盡各種可能辦法,讓空賓語能有最多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