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Pei-Chun Liao"
Now showing 1 - 2 of 2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印度洋-西太平洋的細蕊紅樹親緣地理研究(2007) 廖培鈞; Pei-Chun Liao紅樹林植物的拓殖與分化受到地質歷史及地形的影響甚鉅,例如,東南亞的細蕊紅樹(Ceriops tagal)即可能同時受到馬來半島的陸地阻隔以及南中國海內的古代地理的影響,形成特殊的族群結構。故本研究利用遺傳方法,以東南亞的細蕊紅樹為模型,回溯印度洋-西太平洋地理區的紅樹林親緣地理關係。以母系遺傳的葉綠體DNA進行偵測,可以避免花粉(父系遺傳)的干擾,有效地追蹤細蕊紅樹胎生苗的流傳方向及地理隔離對其傳播的干擾。五百萬年來馬來半島對南中國海(太平洋)及孟加拉灣(印度洋)沿岸的細蕊紅樹形成有效的地理屏障,造成兩海域間族群的明顯分化;而冰河時期馬來半島與婆羅洲形成巨大的巽他大陸(Sundaland),使現今分布於馬來半島、海南島及婆羅洲等地的細蕊紅樹遺傳同質性高。而阻隔南中國海與安達曼灣的馬來半島最窄處──克拉地峽(Kra Isthmus)僅寬約六十公里,兩岸的細蕊紅樹族群雖明顯的分化並各自享有獨特的基因型,但卻檢測出長距離散播的可能性。嚴格分子鐘的計算與五百萬年前的隔離事件大致吻合,些微的低估可能導因於南中國海與孟加拉灣之間的長距離傳播。根據溯祖理論檢驗出馬來半島南端的族群與其他地區在歷史上有高度的基因交流,亦提供麻六甲海峽為其溝通管道的證據。在兩萬一千年前巽他大陸消失、暹邏灣初形成之際,細蕊紅樹沿著古湄南河口逐漸退縮至現今的暹邏灣沿岸。藉由暹邏灣內的灣流及潮汐力量,胎生苗得以在各族群之間順暢的流動,並藉由族群的拓殖、滅絕等動態變化維持整個暹邏灣內細蕊紅樹的族群穩定,構成一個典型的關聯族群(classical metapopulation)。此外,因週期性的冰河期與間冰期使海平面下降、上升,造成兩海域的族群時而隔離、時而有機會進行長距離的傳播,使其遺傳多樣性得以藉冰河期時的累積突變與間冰期時的基因交換而提高。而孟加拉灣因大陸棚較陡峻、海底較深,因此冰河期海岸變化不大,使其細蕊紅樹族群得以維持穩定。相對地,南中國海因巽他陸棚在冰河期時形成巽他大陸,南中國海面積縮小,間冰期後再度擴張,因此在該海域檢測出族群擴張,但區域之小族群則呈穩定狀態,因此推測其南中國海族群擴張方式主要以拓殖、建立新族群為主,而非增加區域族群之大小。由本研究得知,印度洋-西太平洋的紅樹林的族群遺傳結構的確受到古代地質事件及地形的影響,尤其是南中國海地區,陸棚較淺、較緩,海岸線受冰河影響較大,其族群藉基因交流、拓殖等方式彼此影響,形成關聯族群的結構。因此,根據Levins模型的結論──遷移率的提升有助關聯族群的維持,建議在開發港口、工廠之餘,東南亞各國宜保護各海岸的自然環境,提供紅樹林擴散的踏腳石,提高其遷移率,以維持其關聯族群的穩定性。Item 幼兒玩具知覺偏好之探討(2007) 廖培淳; Pei-Chun Liao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瞭解受試幼兒玩具知覺偏好的狀況,並分別探討幼兒年齡、幼兒性別、家庭社經地位、父母性別角色教養態度四者與受試幼兒玩具知覺偏好之關係。以台北市公立幼稚園四至六足歲幼兒為對象,透過「幼兒玩具知覺偏好作業」進行一對一訪談,輔以書面記錄及錄音方式收集受試幼兒玩具知覺偏好資料;並使用「父母性別角色教養態度問卷」收集各受試幼兒的父母性別角色教養態度資料。研究之主要發現如下: 一、經由視知覺,全體受試幼兒對於不同的感覺動作玩具(球)、象 徵玩具(天線寶寶)、建構玩具(積木)與益智玩具(巧板), 多喜好材質或特質相較之下屬於軟質的玩具,例如塑膠空心球、充氣天線寶寶、泡棉積木與泡棉巧板。且在色系的視知覺上,受試幼兒多偏好暖色系的玩具。而在經視觸知覺統合後,受試幼兒的玩具偏好與視知覺階段的測試結果並無太大差異。 二、幼兒性別、家庭社經地位、父母性別角色教養態度與受試幼兒的玩具知覺偏好均有關聯性。男生較偏好硬質玩具,而女生多喜愛軟質玩具;男生喜歡冷色系玩具,女生則偏愛暖色系玩具。家庭社經地位高的幼兒較偏愛橡膠球,中、低家庭社經地位的幼兒則喜歡塑膠球;中家庭社經地位的幼兒喜愛冷色系積木,而低社經幼兒喜歡暖色系積木。父母性別角色教養態度不刻板的幼兒較喜好橡膠球,父母性別角色教養態度稍刻板的幼兒則較偏好塑膠球。 關鍵詞:幼兒、玩具、玩具知覺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