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Pei-ying Chen"
Now showing 1 - 2 of 2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結構縫隙、社群連結與教育學想像的實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師資培育與就業輔導處, 2015-03-??) 陳佩英; Pei-ying Chen本文透過研究者和教師過去十年的合作經驗,揭示結構縫隙和政策空間對於激發教師變革意願和持續投入的重要性。結構縫隙指的是在制度限制中找到行動的機會,而改革政策除了資源、把注之外,尚有透過其實驗性質的教育理念、教學方法、評量模式等改變,給予行動者空間,以利學校成員尋找組織內的結構縫隙,在做中學和在實踐中探究與反思,或開創新的課程與嘗試新的教學方法,甚至可以構築關懷與信任的同儕關條。面對政策和社會的期待衝突、工作負荷和創新的改革要求,教師過去習以為常的工作模式與關條必須轉化為可以滋養互惠和互賴的支持系統,校本專業學習社群和跨校社群的出現,是回應工作需求的變革路徑。然而,只有方法是不足以產生有機的連帶關係,教育學想像是行動意義的視框,是連帶關係的黏著力和變革行動的正當性基礎,透過持續接觸與交流中,形成共同的新理解、新語言和共享實踐的未來想像。「想像」具有穿透力和轉化的潛力,個體在縫隙中經由行動和對話的連結,逐漸演化成新的結構。政策空間的允諾,是讓那由下而上的自然匯流,找到問起去解決的出口,讓教師可以持續學習、創新、和找出實踐教育學想像的可行路徑。Item 高中英文教科書之使役動詞結構:分析與建議(2007) 陳佩瑩; Pei-ying Chen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檢視高中英文課本提供使役動詞教與學的內容,並且提供教科書編者以及英文老師具體建議以達到有效的使役動詞教學。首先,本研究採內容分析法(content analysis)探討三套高中英文課本以及教師手冊對於使役動詞結構的呈現、練習以及解釋。本研究進而透過準實驗研究法(quasi-experiment),深入探究此三套教材是否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對於使役動詞結構的學習。研究對象為兩班共七十六名高二學生,一班為對照組,另一班則為實驗組。對照組接受的使役動詞教學,係依照本研究所分析的教材內容而設計,教學重點著重形式(form)的講解以及練習。實驗組則是施以強調語意(meaning)以及語用(use)的使役動詞教學。本研究使用前後測設計(pre-post-test design)探討這兩種教學法的效益。 內容分析結果顯示此三套課本對於使役動詞的呈現、練習以及解釋有所不足之處:(1) 版本A 以及B傾向同時呈現不同的使役動詞結構,卻未提供解釋說明其語意以及用法的差異性,(2) 所有版本的課本僅提供單句例句(sentence-level examples),(3) 版本A 以及B過度強調句型結構練習,(4) 版本A 以及B中的使役動詞文法練習與課文之間的連結性仍有待加強之處。另外,這三套課本所搭配的教師手冊皆無提供完整的資料,幫助高中英文老師有效地介紹使役動詞結構的意思以及用法。上述缺失很有可能導致學生對於使役動詞的意思以及使用兩層面的了解不足。 本研究對象的前後測表現反映出上述缺失對於使役動詞結構學習的負面影響。對照組不論在使役動詞教學前或是後,都無法順利地依照語意以及語境選出最適當的使役動詞。另一方面,實驗組接受使役動詞教學後,卻能在設計為使役動詞意思以及用法的後測試題上,展現顯著的進步,更以顯著之成績優於對照組。這些研究結果顯示這三套課本以及教師手冊無法有效提升學生使役動詞語意以及用法的學習,據此教材應納入語意以及語用的解釋。 另外,前後測結果也顯示句型結構練習雖可有效增進對照組學習較不熟悉的使役動詞句型結構,卻無法更進一步增進該組對於較熟悉的句型結構的學習(如使役動詞make let以及have後加原形動詞)。因此,對於學生較為熟悉的句型結構,高中英語教材應著重其語意以及用法方面的解釋以及練習。 根據分析結果,本研究提供具體的教學建議,以其未來高中英語教材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對於使役動詞的了解以及正確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