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Ru-jer Wang"
Now showing 1 - 6 of 6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國民中學校長知識領導對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運作影響之研究(2014) 李昱瑩; Yu-ying Li本研究旨在探討國民中學校長知識領導與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運作之現況,並了解不同背景變項之國民中學教育人員知覺的校長知識領導與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運作之差異情形,與探討兩者之間的關係。最後,提出建議供教育主管行政機關、學校單位的教育工作者,及後續研究者參考。 本研究是以參加教育部100年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下子計畫之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國民中學教育人員,採取問卷調查法,編製「國民中學校長知識領導與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運作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進行抽樣調查。共抽取60 所學校,發放420 份正式問卷,有效問卷為407 份,有效問卷回收率91.67%。調查所得資料,以百分比次數分配、平均數、標準差、t 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Pearson 積差相關及多元迴歸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根據研究結果,獲得以下結論: 壹、國民中學教育人員對校長知識領導現況知覺情形為「中高程度」,但建立回饋機制細項有待加強。 貳、國民中學男性、碩士學歷、擔任主任職的教育人員對校長知識領導的知覺程度較高。 參、國民中學學校規模在13~48班、學校歷史為21~30年、41年以上的教育人員對校長知識領導的知覺程度較高。 肆、國民中學教育人員對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運作現況知覺情形為「中高程度」,但建立共同願景部分有待加強。 伍、國民中學教育人員對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知覺情形趨於一致。 陸、校長知識領導與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運作之間有顯著正相關。 柒、國民中學校長知識領導整體及各層面對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運作,具有解釋力,尤以「建立評估回饋機制」對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運作解釋力最高。Item 大學教學卓越計畫與教學品質之研究(2010) 吳軒億; Syuan-Yi Wu本研究旨在探究大學教學卓越計畫與教學品質的關係及其現況,並且剖析大學教學卓越計畫的執行困境與因應策略,再根據研究發現與結論,提出可供教育行政主管機關、大學校院及後續研究參考之建議。為達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採取質性研究取向,以13位與大學教學卓越計畫相關之教育行政機關主管、學校專責單位主管及學者專家作為研究對象,並透過訪談及文件分析進行資料的蒐集。 綜合本研究文獻探討結果與研究發現,獲得以下結論: 一、大學教學卓越計畫的推動與高等教育亟需提昇教學品質的背景脈絡及現況有必要關係,其中政策與環境的支持是關鍵催化要件。 二、大學教學卓越計畫的規劃構想始於改善基礎教學機制,終至發展教學特色與永續經營,至於實施方式則有待商榷。 三、大學教學卓越計畫的指標設計合乎教學品質之基本內涵,至於教學產出、特色與質化指標則較闕如。 四、形塑支持的外部環境、學校高階領導者的視野與承諾、成員的能力與共識均是影響大學教學卓越計畫執行的關鍵因素。 五、大學教學卓越計畫之推動,有助於學校組織結構的再造與文化的轉變。 六、公、私立大學獲補助表現的差異主要在於組織氣氛與文化不同使然。 七、學校獲補助與否不必然反映其教學品質之高低。 八、現階段基礎教學建設與制度已獲大幅改善,對於教學品質全面提昇則有不同看法。 九、執行大學教學卓越計畫主要面臨「專責單位人員缺乏穩定性與專業性」等六項困境。 十、針對上述困境,主要有「減緩專責單位人員不安情緒並實施職工訓練」等六項因應策略。 本研究根據上述結論,分別針對教育行政主管機關、大學校院及後續研究等三方面提出有關具體之建議。Item 學校知識管理導向、類型與創新經營關係之研究-以臺北縣市InnoSchool獲獎學校為例(2009) 駱昱君; Yu-chun Lo本研究旨在探討臺北縣市InnoSchool獲獎學校知識管理導向、類型與學校創新經營的現況,並分析不同的個人背景變項以及學校環境變項知覺學校知識管理與創新經營的差異情形,進而探究學校知識管理導向與學校創新經營的關係,最後分析學校知識管理類型在學校創新經營的差異情況。 為達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參酌相關文獻後,編製成「學校知識管理與學校創新經營調查問卷」作為研究工具。以2003-2008年InnoSchool獲獎之臺北縣市國民中小學為研究母群體,先採普查方式調查此86所獲獎學校,再依據學校規模採分層隨機方式抽樣填答人數,共發出860份問卷,回收問卷計665份,回收率達77.33%;剔除填答不全等無效問卷12份,總計有效問卷為653份,有效問卷回收率達75.93%。本研究以SPSS for Windows14.0版統計套裝軟體進行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以及皮爾森積差相關等統計方法。 綜合文獻探討及調查研究結果之發現,獲致以下十項結論: 一、臺北縣市InnoSchool獲獎學校知識管理導向現況屬於高程度,其中外顯導向層面程度高於內隱導向層面。 二、臺北縣市InnoSchool獲獎學校四種知識管理類型,以動態型和被動型居多。 三、臺北縣市InnoSchool獲獎學校教育人員知覺知識管理導向的程度,不因性別和學歷的不同而有差異。 四、臺北縣市InnoSchool獲獎學校教育人員知覺知識管理導向的程度以服務年資21-30年的程度最高,且擔任的職務愈高,程度亦愈高。 五、臺北縣市InnoSchool獲獎學校教育人員知覺知識管理導向的程度為臺北市高於臺北縣、國民小學高於國民中學,且學校規模愈小其知覺的程度愈高,但以創校11-15年的程度最高。 六、臺北縣市InnoSchool獲獎學校創新經營現況屬於高程度,其中以校園環境建構創新層面程度最高,課程教學學習創新層面相對最低。 七、臺北縣市InnoSchool獲獎學校教育人員知覺創新經營的程度為男性教師高於女性,且學歷愈高、服務年資愈長、擔任職務愈高其知覺的程度亦愈高。 八、臺北縣市InnoSchool獲獎學校教育人員知覺創新經營的程度臺北市程度高於臺北縣、國民小學程度高於國民中學,且學校規模愈小其知覺的程度愈高,但以創校11-15年的程度最高。 九、臺北縣市InnoSchool獲獎學校知識管理導向整體及各層面與學校創新經營,具有中等至高程度的正相關。 十、不同學校知識管理類型在創新經營的程度上有顯著差異存在,其中以動態型學校的創新經營程度最高,被動型學校的創新經營程度相對最低。 研究者依據本研究所獲之結論,分別針對教育行政機關、國民中小學、學校教育人員以及未來研究提出相關建議,以供參考。Item 我國六大新興產業人才培育之研究(2011) 賴媛君; Yuan-Jyun Lai本研究旨在探討我國六大新興產業人才培育之情形,並分析我國六大新興產業人才培育之策進藍圖,復根據研究發現與結論,提供未來相關中央部會、教育行政機關與大專校院之政策推行參酌。為了達成以上研究目的,本研究以11位產業人才培育相關之行政機關主管、學校單位主管及專家學者作為研究對象,透過文獻探討及訪談進行資料的蒐集。 綜合本研究文獻探討結果與研究發現,獲得以下結論: 一、基於高等教育優勢的前提,以大專校院培育我國六大新興產業人才洵為國家經濟發展之必要角色。 二、我國六大新興產業人才培育之策劃由行政院督導,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執行,部分由教育部協同規劃權責事項;成敗關鍵在破除各自為政及事權不清。 三、為區隔生技領域重點項目,學校以一貫性課程發展,在系所數量與人才結構的失衡下,推展高科技食品之發展優勢。 四、綠色能源領域人才培育尚處萌芽階段,首要之務乃回歸基礎學科知識及創新思維的養成教育、發展既有理科優勢項目,以因應國際綠能新政趨勢。 五、觀光領域具有廣泛的產業聯結性與充足的人才數量,且側重「做中學」與職涯核心教育,以有效提升產業品質。 六、形塑友善的就業環境、建置整合系所與培育雙專長,為促進健康照護領域人才留任及強化教育內涵的關鍵因素。 七、精緻農業的養成教育指涉一多元化知識、實務操作與職涯課程之概念,構成複合性的人才供應藍圖,而與傳統農業的單一知能及人力來源有別。 八、長期穩健的教育與師資系統、校內外團隊合作經驗及社會欣賞文化的涵養程度等,均為文創領域人才培育的充要條件。 九、整合五專菁英班、大專校院教育體系及回流教育系統,有助於規劃我國六大新興產業之整體人才培育藍圖。 十、展望我國六大新興產業人才培育,主要有「強化企業責任」、「培養跨領域知能」及「因應兩岸衝擊」等未來策略。 本研究根據上述結論,分別針對中央部會、教育行政機關、大學校院及後續研究等四方面提出有關具體之建議。Item 臺灣與美國大學教師評鑑制度之比較研究(2011) 簡慕萍; Mu-Ping Chien本研究旨在針對臺灣與美國的大學教師評鑑制度進行比較研究。為了達到研究目的,本研究採用文件分析法與Bereday的比較教育研究法來進行研究,並根據研究發現,獲得以下結論: 一、美國大學教師評鑑制度之發展時間較早,臺灣相對較晚。 二、臺灣與美國大學教師評鑑制度之興起皆與當時的社會發展息息相關,其中「績效責任」觀念明顯影響到兩國大學教師評鑑制度之發展。 三、《大學法》為臺灣大學教師評鑑制度之法源,美國的大學教師評鑑制度則沒有明確的中央法源依據,但在制定教師評鑑相關辦法時二國大學均具自主性。 四、兩國大學教師評鑑目的兼具「形成性目的」與「總結性目的」。 五、兩國大學教師評鑑的規準皆涵蓋教學、研究與服務三大項目。 六、兩國大學教師評鑑對象主要為講師、助理教授、副教授與教授;在免評對 象方面,臺灣五所大學皆訂有免評條件,美國五所大學則幾乎無免評條件之規定。 七、兩國大學教師評鑑之實施時間不盡相同,但均有彈性實施之空間。 八、臺灣五所大學皆有負責評鑑之組織,美國五所大學則無評鑑專責組織。 九、兩國大學皆從單一的學生評鑑教師教學之方法,逐漸擴增至採用多元的評鑑方法。 十、兩國皆將評鑑結果應用於輔導改進與人事決定上,而在獎勵方面,臺灣的大學教師評鑑制度較無獎勵之規定,美國大學教師評鑑結果之獎勵主要為薪資的調整。 最後,依據研究發現與結果,本研究針對臺灣的大學教師評鑑制度未來發展與後續研究提出建議。Item 高等教育國際化歷程中大學校長角色與領導策略之研究(2009) 郭姿蘭; Chih-lan Kuo為了因應全球化,高等教育國際化似乎是無可避免的趨勢,大學校長是大學的領導者,在引領大學朝向國際化上,扮演著極為關鍵的角色。本研究旨在探究高等教育國際化歷程中,大學校長對於自我角色之定位,以及所運用之國際化領導策略。採用個案研究的方式,以國內九所公私立大學和學院的校長作為研究對象,透過訪談和文件分析進行資料的蒐集,主要發現如下: 一、國際化是一種整合且持續不斷的過程,涵育組織革新的動能。 二、國際化的發展與學校的背景脈絡及現況有極大關係。 三、受訪者認為行政管理者角色最重要,企業經營者和公共關係者次之,對於學術領導者則有不同看法。 四、大學所處的國際化發展階段決定校長角色。 五、國際化歷程中大學校長的角色定位是願景領導者、策略領導者和文化領導者。 六、大學校長的角色兩難常是來自於行政次級系統與專業次級系統之間的價值對立。 七、募款能力與語言能力是重要但非必要之條件。 八、國際化領導策略始於大學校長的組織承諾與決心。 九、國際合作關係難以維持,而國內合作關係有待加強。 十、國際化的執行落差來自教師和學生。 十一、國際化是多元文化的理解以及人文關懷的實踐,卻也是學校配合官方評鑑的手段。 關鍵詞:高等教育國際化、大學校長角色、國際化的領導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