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Shih-Han Huang"
Now showing 1 - 2 of 2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國中國文專家教師之閱讀教學策略研究(2012) 黃詩涵; Shih-Han Huang本研究旨在探究國中國文專家教師的閱讀教學理念、目標、閱讀教學策略及其具體步驟、閱讀教學策略實施的困境與因應之道,以及閱讀教學策略發展與轉變的歷程,最後歸納出影響專家教師閱讀教學知能發展的相關因素。為達成研究目的,研究者邀請四位國中國文專家教師參與研究,針對上述主題,以訪談、文件分析的方式個別進行深入的探究,並根據訪談資料的分析與討論,提出本研究的結論與建議。 本研究獲致的結論如下: 壹、國中國文專家教師的閱讀教學乃是以學生為教室的主體,參照各年級的認知理解程度,預為規劃適宜的閱讀教學目標。 貳、國中國文專家教師的閱讀教學策略多以課內的範文教學為進行閱讀指導的首要原則,然亦能搭配課外的延伸閱讀活動,進行閱讀策略的練習與深化。在實踐方面,教師會因應文本需要及學生需求,靈活運用多種閱讀教學策略,並有效結合閱讀與寫作的課程,藉由讀寫之間的有機聯繫,發揮閱讀教學的最大成效。 參、國中國文專家教師閱讀教學策略的發展,普遍歷經摸索、嘗試、轉化等三階段,其中輔導團的啟蒙、影響乃是關鍵;教師閱讀教學知能持續精進的三要素則在於教師個人的批判、反省力、自學能力與實踐能力。 肆、國中國文專家教師的閱讀教學乃是融會學科的知識與經驗,將閱讀的教材教法有條理地組織呈現,展現優異的教師效能;其閱讀教學同時具備專業態度、專業知能及專業成長等三向度,提供理想的語文教師圖像。Item 第十七型脊髓小腦共濟失調症(SCA17)細胞模式的新穎化合物篩檢及氧化壓力研究(2011) 黃詩涵; Shih-Han Huang第十七型脊髓小腦運動失調症(spinocerebellar ataxias 17,簡稱SCA17)是起因於TATA-box binding protein (TBP)基因上的CAG三核苷重複序列重複擴增,導致轉譯出異常的polyQ蛋白。在正常人族群中polyQ蛋白重複的數目約25到42之間,而SCA17疾病的患者polyQ蛋白重複數目擴增至43到66之間。polyQ蛋白擴增會造成多胜肽的構型改變,促使蛋白質錯誤摺疊和聚集(aggregation),並進ㄧ步形成不溶性的蛋白包涵體(inclusion)。隨著對疾病致病機轉的瞭解增加,也使疾病治療的發展有很大的進展。本論文即建立表現EGFP標記、polyQ擴增的TBP N端蛋白的293細胞,處理合成的indole、quinoxaline化合物(由化學系姚清發和陳焜銘老師所提供),藉計算包含聚集物的細胞的比例,及不溶性TBP-EGFP融合蛋白定量,來檢測化合物對抑制polyQ蛋白聚集的效果。結果顯示338化合物降低融合蛋白聚集的程度比SAHA略好(64.3% vs. 66.1%;70.7% vs. 77.4%)。而且338的IC50 (396 μM)遠高於SAHA (31.4 μM),可能作為未來發展治療SCA17疾病的參考藥物。此外,由於擴增的polyQ蛋白會造成氧化壓力,增加粒線體功能損傷,本研究亦利用年齡與性別配對的淋巴細胞株,來檢測氧化壓力在SCA17疾病上扮演的角色,結果發現SCA17病人細胞較正常人細胞對氧化壓力的耐受性差。 關鍵字:第十七型脊髓小腦運動失調症、polyQ蛋白、氧化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