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WU CHANG, TSAILUAN"
Now showing 1 - 1 of 1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吳興國版《蛻變》之閾限性(2014) 張彩鸞; WU CHANG, TSAILUAN吳興國版《蛻變》是無數片段的拼貼,包含了多媒體技術的動畫投影,以及當代話劇,現代舞,和京劇崑曲的中國戲曲表演。演出搭配著數位化的背景音樂,以及現場樂隊的樂曲演奏和戲曲唱段伴奏。它依據卡夫卡的故事,加上吳興國的詮釋,結合東西方表演藝術,是一種混合的跨文化劇。此演出極具閾限性,詞彙源於維克多•特納(Victor Turner)重述阿諾德‧范‧杰內普(Arnord van Gennep)的通過儀式三階段中的「過渡」期。特納堅信此階段是「模糊的中間」狀態,具有無限的可能性。蘇珊•布羅德赫斯特(Susan Broadhurst)對閾限性表演多所著墨,認為此類演出有兩種最常見的特點,就是「混合性」與「互文性」。吳興國版《蛻變》結合東西文化,踰越邊界,重組片段,現場演出和數位錄製的配樂交錯,並運用了最新的多媒體技術。我從三個方面的寓意來看它的閾限性:多媒體影像,舞台場景,以及劇中劇。此外,也審慎探索此劇靈魂人物吳興國,個人的蛻變情境。 《蛻變》一劇共有六幕,分別闡述世間不同的閾界。它強調,藉由死亡和輪迴,被孤立或迷失於夢境的今世人類,仍可懷著蛻變的希望。這數位化的演出,應用多媒體技術於講述故事的過程,進而觸及各樣神秘空間與敘述展延。吳興國描述著今世的人類,歷經宇宙的變幻莫測,等待著蛻變一刻的到來。閾界音樂配合著象徵意義濃厚的舞台設計,用以詮釋劇中主角被孤立、遺棄的痛苦記憶。在夢幻情愛的這一幕,吳興國藉由口白和崑曲唱段,來區隔不斷轉換的人物,並結合東方虛構的愛情故事《牡丹亭》與西方卡夫卡的真實羅曼史。觀眾在吳興國的劇中劇,看到了夢中夢。牡丹亭裡的杜麗娘走進葛里戈的舞台,糾結著卡夫卡與三位女性之間的戀情。他們等待著,從夢境中被喚醒。此劇寓意在於,人類要跨入另一世界,必須通過死亡或夢想的中介場域。以他個人經驗為例:被孤立、受譴責為邪門歪道的演出風格,在成功地得到世界肯定之後,終於解除了他心中那巨大的桎梏。吳興國擺脫了卡夫卡的框架,以獨特詮釋方式彰顯其《蛻變》之閾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