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WU TSUNG-YEH"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臺灣文藝叢誌》(1919-1924)傳統與現代的過渡
    (2009) 吳宗曄; WU TSUNG-YEH
    1918年,臺灣中部地區的傳統文人提議設立臺灣文社,目的在於鼓吹文明,以及維持傳統文化。1919-1924年間,臺灣文社發行《臺灣文藝叢誌》,而這份雜誌究竟為臺灣文學場域帶來怎樣的意義呢?在整體考察此份雜誌後,發現其內容涵蓋面向相當龐雜,涉及臺灣古典詩歌、散文、小說等文學。而且,這份雜誌著實反應出,當時臺灣社會傳統與現代文化之間,產生衝突與矛盾的過渡痕跡。本論文的內容,主要就在呈現臺灣文社與《臺灣文藝叢誌》在1919-1924年間的發展面貌。在內容論述的部分,則以臺灣文社與《文誌》的沿革發展、徵文內容、新學知識與小說內容,以此四項範疇作為論文主體來進行研究。 在討論臺灣文社與《文誌》的沿革時,考察、歸納臺灣文社的成立動機、組織狀況與實際活動情形。在《文誌》發行存佚的考察方面,筆者推論每年的發行情況,試著解決部分卷期未發行的原因,以及其間改為旬報形式的緣由。關於《文誌》徵文內容的論述方面,則先討論其中的特色與時代意義。針對臺灣文社的徵文脈絡進行統整計量,反應徵文活動盛衰的歷程。再從其徵題,可見亦存有如孔教、漢文價值、地方自治等有別於史論內涵的類型,從中探究時人思考儒學、漢文價值及其存續方法的論述策略。在新學知識內容的論述方面,則先討論時人感知新時代到臨的言論,反映他們面對新學文明與社會革新之間關係的思索歷程。再分由政治與經濟、文藝與哲學、自然科學新知等三個面向探討《文誌》新學內容。在《文誌》刊載小說內容方面,筆者先爬梳前行研究中,小說在日治時期臺灣社會生成的意義與歷程,再進行統整《文誌》小說內容的數量、題材與類型等概況,並設定議題研究方式呈現《文誌》部分的小說面貌。期望藉由本論文的撰寫,呈現出較為清楚的《文誌》面貌。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