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WU-YINGCHUN"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虛詞「了」在初級教材中的教學設計—以圖示語境設計為例
    (2015) 吳穎純; WU-YINGCHUN
    筆者前後任教於三所語言中心,教學年資約六年,根據筆者口頭與同事聊天所得(約四十位)及自身教學經驗,虛詞「了」一直以來都是華語教學中的教學難點,雖然關於虛詞「了」在理論語法層面探討的文獻非常多,但華語教師認為這樣的文獻由於和實際教學面落差較大,很難實際應用到教學上。因此筆者認為需要針對「了」做出一個可供華語教師實際使用的教學設計。 筆者的教學設計模式參考了迪克-卡瑞模式(Dick& Carey,1990),將教學系統的階段歸納成:確定教學的目標、發展教學以及評鑑教學的有效性。筆者分析了主流教材中對「了」的解釋、學生偏誤,並做了母語者語感調查,以此作為教學設計之根據,再根據筆者的教學經驗、資深教師訪談及試驗性教學結果來設計、發展教學內容,最後再評鑑教學的有效性。筆者從HSK動態作文語料庫及文獻中的偏誤分析設計出一套測驗題,該測驗題亦通過母語者語感測試,以此來檢測學習者的學習成效。 本教學設計主要是參考母語者所提供的實際使用語境來設計的。明確地告訴學生什麼語境下會使用「了」? 為了讓學生了解使用的語境,本教學設計採用了功能語法的概念,先讓學生建構對「了」的簡單概念後再讓學生練習;也參考了結構主義,讓學生知道 「了」在句中應擺放的位置及其可能代表的意義,然後讓學生知道何時用、什麼語境該用、該語境下使用有何意涵等。整體教學法則參考自主性語法學習法,也就是精講多練,只簡單講「了」的基本概念,然後以語境帶入大量練習。而且,在教學中,筆者不使用「了1」、「了2」的名稱以免學生或教師不清楚「了1」、「了2」出現的位置;而在名稱上加入結構的訊息,改以「verbal了」、「sentential了」來稱呼。從「sentential了」開始教起,至「verbal了」、「雙了句」,循序漸進,讓學生透過大量練習建立語感,最後在實際使用中逐漸內化虛詞「了」的使用規則。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