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Wang, Chun-Yen"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三千髮詩-王春燕人物圖像彩墨探討
    (2009) 王春燕; Wang, Chun-Yen
    中 文 摘 要 本研究為延續創作動力,透過生活的體驗激發人文特性,在時空的替換中,所呈現的各種面相。透析髮式與人身的關係,進而對它存在意義所產生的情感轉換,並從創作的實驗中瞭解人物的圖像印記,透過個人心理的抒發,尋找更多元性的創作方向讓「髮式」、「符號」、「風」形塑在這個創作主題上。醞釀創作之能源理出「三千髮詩」創作意涵。 探討古今社會階級人類以不同的髮型現象表現不同的身份地位,了解昔日髮式之重要與美感經驗,體悟髮絲之美的千情萬種,並分析女性心靈之內在思維與複雜情感層面,進行探索瞭解自己的內心世界。 「三千髮詩」,是指一種思維的寄託、精神意念的表達。觀察當代髮型的社會現象,如詩般浪漫。創作的動機從當下所處的心境及生活經驗,寓意到髮絲與風的互動中。呈現一股思維的美感,並找出自我的繪畫特點,期以自身出發,尋更多的契機與感動。 第一章陳述了我創作的動機、目的,以及自身經歷和社會背景等。第二章則探究古今中外髮式造型的來龍去脈、表現形式與相關文獻。第三章裡,談論女性思維與個人藝術創作的意念、內在思考的因素、創作歷程的剖析。第四章則為「三千髮詩」之創作理念與表現意涵。第五章創作實踐與作品解說。最後一章,總結整篇論述,並展望未來的創作思維與走向。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人民」在邊界:《指月記》、《老西門》、《4891》中的地方記憶與身分政治
    (2021) 鄭維超; Cheng, Wei-Chao
    本研究以新世紀(2000年之後)三部在萬華地區拍攝的紀錄片:《指月記》(2002)、《老西門》(2001)、《4891》(2013),三部分別在音畫處理、訪談、鏡頭運用具實驗性質的紀錄片為研究對象。本篇論文的三個章節依序脈絡化在:臺灣紀錄片史論、萬華地方歷史、當代臺灣認同論述的框架之中。透過三部紀錄片所呈現的地方記憶與身分政治,回應當代臺灣共同體論述中「人民」的侷限,探索實驗性紀錄片的社會性與在地性。 首先,本文指出,當前臺灣紀錄片論述側重於寫實主義紀錄片的社會性與在地性,忽略實驗美學紀錄片的社會性與在地性。然而,早自1960年代以來,知識分子便透過實驗影像回應現實社會,實驗影像的探索早已在複雜的社會網路中成形。黃庭輔與楊力州兩位紀錄片導演除曾以實驗影像回應現實社會外,更關注於受國家論述所壓抑,在歷史卻又不在「歷史」的人民身影。 其次,萬華地方歷史敘事指向切合於當前城市進步發展的現實性需求。三部紀錄片中的萬華影像地方感,呈現出「不在」萬華地方史中的人民如何參與了地方記憶的建構,這樣的地方記憶即是實驗紀錄片的社會性。接著,從三部紀錄片中所呈現的人民屬性,以個人的身分政治檢視當代臺灣認同論述建構過程,人民僅是作為論述統合的工具性效用而已,帶出臺灣實驗美學紀錄片的在地性。 綜合前述所言,藉由探索實驗性質紀錄片如何反映社會現實與在地生成的種種問題,提醒我們關於閱讀實驗紀錄片的各種可能性。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臺灣地區運動舞蹈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與團隊凝聚力對成績表現影響之研究
    (2015) 王俊硯; Wang, Chun-Yen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灣地區運動舞蹈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與團隊凝聚力對成績表現之影響研究,以2015臺灣之星-國標舞年度全國排名賽選手為研究對象,於2014年3月14日至5月10日,透過問卷調查法得有效樣本296份,以瞭解臺灣地區運動舞蹈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與團隊凝聚力對成績表現之現況,並以描述性統計、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階層回歸分析進行統計分析,研究發現如下: 一、 教練的訓練與指導行為對臺灣地區運動舞蹈選手最具影響力,團隊凝聚力則以團隊合作最能凝聚選手對此項運動的熱情與向心力。 二、 臺灣地區運動舞蹈選手在性別、年齡、接受訓練時間、最高參賽層級、最佳成績等知覺教練領導行為有影響力。 三、 臺灣地區運動舞蹈選手在性別、年齡、接受訓練時間、最高參賽層級、最佳成績等知覺團隊凝聚力有影響力。 四、 教練領導行為的「關懷行為」、「專制行為」及團隊凝聚力的「團隊合作」、「人際吸引」、「人際親合」對成績表現具有預測力。 本研究結果期待能提供給國內運動舞蹈教練作為領導選手時的方針,或當作比賽選手未來訓練規劃的參考依據,以間接提升我國運動舞蹈實力,讓台灣運動舞蹈成績更為亮麗。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