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Wen-wei Wu"
Now showing 1 - 1 of 1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臺北故宮藏兩幅《新豐圖》研究(2013) 吳汶薇; Wen-wei Wu本論文以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兩幅《新豐圖》為研究對象,一幅名為《院本新豐圖》,一幅名為《唐岱等合筆新豐圖》。此二幅畫皆為乾隆朝的作品,《院本新豐圖》作於乾隆九年(1744),《唐岱等合筆新豐圖》則未紀年,經本論文研究,推測此圖應作於乾隆十年(1745)至乾隆十九年(1754)之間。 此二幅作品,畫上皆題了同一首乾隆帝的御製詩,且落款畫家為同一批宮廷畫家,因此本論文將兩幅《新豐圖》放在一起討論,以釐清兩者之間的關係。此外,《院本新豐圖》和《唐岱等合筆新豐圖》的風格和畫面內容截然不同,因此本論文推測乾隆朝先後製作兩幅《新豐圖》,應有不同的目的。 經本論文研究,《院本新豐圖》的製作目的有三:一為援引唐代李思訓、李昭道之山水樓閣界畫風格;二為整合以往的宮廷與城市生活圖繪;三為復興傳統界畫。《唐岱等合筆新豐圖》的製作目的有二:一為修正對李思訓、李昭道風格之詮釋;二為沿用圓明園實體建築圖繪,暗喻「新豐」即如同圓明園,為一理想之帝王居所。 透過兩幅《新豐圖》的研究,我們得以進一步了解乾隆朝界畫的特色。由於明代界畫的發展有衰退的現象,其一表現在建築母題多流行於其他視覺媒材,而非繪畫,使界畫成為繪畫史的末流;其二表現在風格趨於裝飾性,而忽略了傳統界畫所追求之建築空間和結構的寫實性。因此,乾隆朝製作系列「院本」(包括《院本新豐圖》),應有復興傳統界畫的目的。其復興的方式,一為重新詮釋舊有的界畫題材,和擴充新界畫題材;二為運用西洋透視法,來回復傳統界畫訴求之「寫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