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Yi-jing Jessica Zhao"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臺語KA字句之第一語言習得
    (2009) 趙憶菁; Yi-jing Jessica Zhao
    摘要 本研究探討閩南語ka字句的第一語言習得。目的是要了解閩南語ka字句的四大屬性,ka名詞組的指涉性、ka名詞的省略性、ka動詞的動作性,以及現在進行標誌的使用在學齡前兒童母語習得中所扮演的角色。主要的研究議題包含屬性效應、副屬性效應、題型效應、非典型作答模式,以及年齡效應。本研究共設計兩個測驗:文法判斷測驗與看圖回答測驗。研究參與者為64位以閩南語為母語的人士,包含48位平均年齡為4至6歲的兒童及16位成人。 研究結果顯示,不同的屬性、副屬性、題型及年齡,皆影響閩南語ka字句的習得。ka字句的四大屬性對實驗對象而言難易程度有所不同:ka動詞的動作性最簡單,ka名詞組的指涉性次之,現在進行標誌的使用再次之,ka名詞的省略性難度最高。此次序可用Pinker (1989)的保守理論來解釋。在副屬性效應方面,本研究結果支持ka字句的理論性研究,實驗參與者在一般指涉和定指名詞表現優於非定指名詞、非狀態動詞優於狀態動詞、無目的性動詞優於有目的性動詞。根據這些結果,我們更進一步發展Pinker (1989)的保守理論,提出在習得區別出可出現和不可出現在某特定句型的元素的過程中,本研究之學齡前兒童似乎歷經三個發展階段:階段1: 無區別階段2: 部分區別階段3: 完全區別。在題型效應方面,基本上受試者在文法判斷測驗表現優於看圖回答測驗,支持理解先於口語能力的看法 (Oviatt 1980, Brown 1987, Gerken and Shady 1996)。最後,觀察各個年齡層的表現,我們發現5歲是閩南語ka字句的轉變階段,然而直到6歲時,ka字句發展才達到完全成熟。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