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優教育季刊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78
Browse
15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澄清對資優兒童的一些誤解(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1981-11-??) 王振德; L.H.Worcester資優教育雖已邁進了一大步,但有些人仍存有誤解,本文陳述五個普遍 存在的誤解,並提出真正的事實或研究結果加以澄清。這五個誤解分別是:( 一)資優兒童常有情緒困擾;(二)資優學生必須有資優教師;(三)資優學生能自 我教育;(四)資優兒童常是安靜的男孩,身體瘦弱,戴著眼鏡,大部分時間花 在閱讀上面;(五)資優學生沒有學業上的困難,如果有的話,就不算是資優學 以上是五個最嚴重的誤解,作者一一加以澄清。Item 創造力三面模式評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1997-09-??) 王振德作者從比奈(A.Binet)、奧斯朋(A. F. Osborn)、基爾福(J. P. Guilford)、史登柏格(Sterberg)等人的智力理論討論智力和創造力的關係。其次分別就智力、認知風格、人格/動機,對創造力三面模式作詳細的說明評介。再者,綜合基爾福、布朗(Brown)的觀點,作者認為創造力是一種高層的心智能力,且品質不易捉摸。最後指出史登柏格、高德納(H. Gardner)、馬禮雅、貝克(I. Magyari-Beck)的研究分析及創造力研究的三個焦點:心理歷程分析、創造者個人特質、創造的結果作為未來研究取向的參考。Item 出席2005第16屆世界資優兒童教育會議報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2005-12-??) 郭靜姿; 盧台華; 王振德; 陳美芳; 吳舜文本文描述臺灣代表團參加2005 年8月6至10日於美國紐奧良舉辦之第16屆世界資優兒童大會的經過。作者群除了介紹大會重要社交活動、報告主要專題主講、特色講座、專題研討內容摘要之外,亦報告宣揚第9屆亞太資優會議的貢獻。Item 兒童哲學方案評介及其在資優教育的應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1998-09-??) 王振德; 鄭聖敏Lipman的兒童哲學概念始於60年代末期、70年代初期,基於兒童的好奇,教育修正之必要性和啟發兒童進行哲學思考的可能性,Lipman主張思考教 育應從幼年開始,逐漸發展出兒童哲學方案。此方案的主要目的在幫助兒童學習如何為自己思考,所欲達成之具體目標有五:1.改進推理能力,2.發展創造 力,3.增進個人及人際的成長,4.發展倫理的理解力,5.培養發現意義的能力。兒童哲學方案轉換了教材的形式,以小說代替了傳統的教科書,透過文學將人類關係的多樣性、細緻、彈性地表現出來。小說中避免使用傳統的哲學術語,而以 兒童經驗中感到困惑的事來取代它,強調思考的形式和非形式邏輯。小說的內容提供兒童和兒童,以及兒童和成人之間的對話模式,乃一非權威主義,反教條的教學 模式。整體而言,此方案採行的探究精神,將思考融入生活中,尊重兒童的想法,以及主張為自己思考,深受大家肯定。總觀國內外資優教育的目標,不外乎培養學生思考能力,Lipman的兒童哲學方案除了思考教學以外,更強調探索生活經驗的意義和人際合作的關係,兼重 知識、技能和情意的發展,對資優教育而言,具有應用及推廣的價值。Item 資優教育三十年-回顧與展望(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2003-09-??) 王振德Item 我國資優教育課程與教學之問題與改進芻議(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1996-06-??) 王振德民國五十一年,第四次全國教育會議在台北召開,經與會代表之呼籲,資優教 育開始萌芽。民國七十三年我國頒定了特殊教育法,其中包括「身心障礙教育」與 「資優教育」兩大部分。資優教育的核心是課程與教學。然,我國二十幾年來的資優 教育實驗,在課程上未統整規劃,教材亦零星發展。資優教育與普通教育如何相輔相 成‚並把資優教育的成果及教學方法推廣到普通教育,資優教育如何與實務結合,以增 進推廣與廣用;如何加強資優教育的成效評估等皆是大家所關注的問題。本文即就下 列四方向加以探討:(一)規劃編定資優教育課程與與教材,充實其內涵;(二)適用多 元化教學模式及策略,以增進其成效;(三)推廣資優教育教學成果,提昇普通教育品 質(四)加強資優教育研究與評鑑。Item 兒童.電腦.奇妙的概念(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1984-05-??) 王振德電腦的革命使我們的社會逐漸由工業社會進入資訊社會,「電視兒童」 的時代將逐漸式微,代之而起的是「電腦兒童」的時代。因此兒童學習電腦,是資訊時代必須的課題。根據皮亞傑認知心理學的看法,認為程式設計涉及邏輯思考,兒童學習電腦,不但無益,反而有不良的作用,有些電腦教育家如巴柏特(S.Papert),則認為電腦可以具體化抽象的形式概念,兒童可以像學習自然語言一樣的學習程式設計,四歲的小孩,也能透過電腦學習一些幾何的概念,這似乎是皮亞傑理論的新的詮釋。本文將介紹巴柏特設計Logo程式語言的基本理念及兒童學習電腦的一些奇妙的概念,最後論及Logo在資優兒童的應用。Item 第二次國民中小學資優教育研討會紀要(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1981-05-??) 王振德教育部為溝通資賦優異觀念,研商輔導事宜,研討資優教育問題與解決之道,以增進教育實驗效果,乃委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辦理第二次國民中小學資優教育研討會。Item 領導才能教育之課程發展(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1997-12-??) 王振德本文旨在提出一課程發展的結構,以作為學校實施領導才能教育之參考。其主要參Orloff(1980)的構想,並說明此領導才能教育課程發展的八個步驟, 同時也對此八個步驟分別做更詳細的介紹。此八個步驟為(1)哲學或理論基礎;(2)目標;(3)鑑定;(4)需求評估或個案研究;(5)課程設計;(6) 教學策略與活動;(7)實施方式;(8)評鑑。(a)領導的理論(特質論、行為論、權變論、互動論)各有其特色與重點;(b)一位領導人所需達到的目標 (能力);(c)鑑定的方法有(1)觀察法(2)晤談法(3)提名法或評定法(同儕提名、教師提名、自我評定)(4)測驗法;(d)需求評估主在了解學生 需求、行政人員或師長的態度或資源設備等;(e)成之課程發展小組是很重要的;(f)教學策略強調動態;(g)實施方式有融合、獨立、自學式三式。總之 (a)∼(g)即八大步驟的內部分支。Item 我國資優教育相關問題及教學狀況調查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1990-09-??) 王振德本文闡述資優教育受到重視的三方面原因,一是國家育才的需要:二是個人發展 的需要;三是教育革新的需要。而本調查研究共有四項重點,一是探討國民中小學資優教育的相關問題;二是探討國民中小學資優教學理念的實際狀況;三是評估教師對教學模式或策略的知識;四是調查教學對資優班教學工作的滿意程度和進修需求。(本文為七十九年暑期系列資優教育研討會講稿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