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著作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43029
Browse
4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台灣閩南話口語語料庫中連接(副)詞的功能(II)(2003/08-2004/07) 張妙霞Item 台語對話中極致程度詞的語用功能(2011/08-2012/07) 張妙霞本文旨在研究台灣閩南話自然對話中極致程度詞的語用功能及其所出現的前後 序列型態。極致詞乃指如「都」、「真的」、「每個」、「大部分」、「完全是」、「最少」 等等表極致語意之用語。說話者通常使用極致程度詞來為某一命題做強烈的斷 言、辯護、推斷等;並可用來表示承諾、同意、評價、抱怨等。換言之,藉由極 致詞,說話者可表達對談話對象的支持或暗示諷刺語意,用來表達正面或負面立 場。由於極致程度詞表達強烈的語意,因此不論聽話者是否挑戰極致程度詞所隱 含的誇大語意,說話者常需要在後序談話中修正或撤回原來的極端主張,改以較 溫和的用語來做讓步及修正。本研究採用行動為主體的研究方法,將含極致程度 詞話語及其引出的後序談話活動分別視為不同行動,來研究是否極致程度詞使用 時所出現的上下文有固定的序列模式,並與現有對英文研究的結果作比較,了解 台灣閩南語對話中與極致程度詞使用相關的互動及對話模式。目前文獻中,少有 對台語的自然語料中的極致程度詞的語用功能及對話序列模式研究。本研究所獲 得的成果將增進漢語語言學者在此方面的認識。Item 臺灣閩南話Anne的言談功能(Department of English,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2002-06-01) 張妙霞本文探討台灣閩南話口語對話中指示詞「按呢」(anne)的言談功能。所採用語料長度兩小時,共計394例「按呢」。結果顯示,「按呢」用法包括:一、基本指示詞語義;二、言談結構功能;三、互動功能;四、句尾助詞。在句子的局部層次上,「按呢」具有強調緊臨述語的訊息內容的功能。當出現於子句交界處時,「按呢」標示子句間推論,連續,或因果的關係。當「按呢」出現在某言談單位的起始或結束處時,分別具有引介及結束該言談話題的功能。當出現在答覆句時,「按呢」主要表達話者對前一談話者言談內容的注意,因此主要為互動功能。這些不同層次的功能及不同層次的語義的變化顯示「按呢」在某些情境下已由一指示詞虛化為一言談詞。Item 隱喻化及轉喻化(文鶴出版有限公司, 2009-06-01) 張妙霞本文研究閩南語意願動詞「愛」與「卜/欲」的歷史語意演變。本文語料包含明清時代歌仔戲文,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歌仔冊,以及當代閩南語口語自然語料。結果顯示,「愛」與「卜/欲」的語意演變可以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為界限,分為兩個階段:明清用法及當代用法。自明代迄今,「愛」最主要的語意為表達喜好,意願,或希望。在明清時代,「愛」亦可標記未來可能發生的動作或事件;然而,「愛」所指的未來事件僅限於不利談話者的事件;此用法在十九世紀末逐漸消失。現代閩南語中,「愛」發展出表達『需要』的語意;此功能用於標記後接的動作;同時,此動作通常是一般人所認同需要去從事的活動或動作。明清時代的「卜/欲」主要有七個用法:欲望/意願/希望,未來,過度,需要,接近,以及條件。在現代閩南語中,『欲望』的語意已少用於對實物的想望或需要,而主要用於後接主事者所欲從事的動作。以上「愛」與「卜/欲」的語意變化可說是受到隱喻化及轉喻化的交互作用所產生的演變。隱喻化主要促成「愛」與「卜/欲」由喜愛具體事物到從事某活動的意願;在此同時,「愛」與「卜/欲」也從動詞轉換為近似助動詞的用法。此外,「愛」與「卜/欲」也演化出『未來』的語意。轉喻化則主要促成因語境強化而形成的語意:過度(卜/欲),需要(愛與卜/欲),接近(卜/欲),條件(卜/欲),以及不利談話者的未來事件的標記(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