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著作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31267
Browse
7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透過生活科技課程培養國中生創造力之研究:STS策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 2004-06-01) 余鑑; 上官百祥; 葉宗青; 王燕超本研究旨在探討以科學、科技與社會,即所謂STS取向的基本理念,所設計的國中生活科技課程STS教學模式,對國中生創造力的影響,並分析此一影響是否因性別而有所差異。研究過程發展出生活科技STS教學六階段模式、運輸科技領域的教學活動、教材,並進行試教,除適度修正教材與教學活動外,並進行教學實驗。研究採不相等控制組前後測實驗設計,選取台北市大安區與大同區各一所國中二年級學生為對象,各取四班,兩班為實驗組,兩班為控制組。實驗組接受每週一次,每次兩節課90分鐘,共計八次教學實驗,控制組照平常教學,無實驗處理。本研究以威廉氏創造力測驗中之創造性活動與創造性傾向量表於實驗前、後評量受試者之創造性活動與傾向成績,並以前測資料作為共變數,將所得資料進行二因子多變項共變數統計分析,另以各組學生學習卷宗結果與教師的觀察,作為研究結果之補充說明。實驗結果發現:一、生活科技STS教學策略對於國中學生創造傾向之增進,具有顯著效果。二、生活科技STS教學策略對於國中學生創造傾向之增進效果,因性別而有差異。Item 應用數位典藏發展技術史教學模組以提昇高中生創造思考能力之研究(中國視聽教育學會, 2008-06-01) 余鑑; 楊錦心; 林弘昌; 王燕超; 于瑞珍; 林坤誼; 謝文斌; 黃志燻; 范道明Item 透過網路化的生活科技創新課程培養國小學生創造力之研究:總計畫(II)(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2006-07-31) 游光昭; 韓豐年本研究的宗旨在設計創新的生活科技課程於網路的學習環境上,並藉此探討國小四年級學生在 經由這些課程後於創造力上的表現情形。本研究所採用的創新課程主要是指目前國際上三種主流的 科技學習型態:問題解決導向、設計導向、及遊戲導向等。因此,本計畫的分工是由總計畫規劃網 路學習環境及各項研究工具,並透過三個子計畫分別執行三個創新課程的設計及實驗。本研究以兩 年為期,第一年的工作重點在於網路學習環境的建立及各創新課程的設計與製作(正在進行的計 畫),第二年則以實驗為主(本年度申請的計畫),目的在探討國小生在網路上學習各創新課程的內 容後對其個人創造力的影響。更具體而言,本整合型計畫的大體目標規劃如下列數點: (一)瞭解國內外加強國小學生創造力之網路化生活科技創新課程的趨勢與課題。 (二)分析不同地區及不同課程設計之間是否有交互作用。 (三)比較不同網路化生活科技創新課程對國小學生創造力的影響。 (四)比較不同網路化生活科技創新課程對國小學生生活科技認知成就的影響。 (五)比較不同地區因素對國小學生創造力的影響。 (六)比較不同地區因素對國小學生生活科技認知成就的影響。 (七)歸納結論與建議,以供未來小學階段實施網路化生活科技創新教學之參考。Item 透過網路化的生活科技創新課程培養國小學生創造力之研究(I):總計畫(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2005-07-31) 游光昭; 韓豐年本研究的宗旨在設計創新的生活科技課程於網路的學習環境上,並藉此探討國小四年級學生在 經由這些課程後於創造力上的表現情形。本研究所採用的創新課程主要是指目前國際上三種主流的 科技學習型態:問題解決導向、設計導向、及遊戲導向等。因此,本計畫的分工是由總計畫規劃網 路學習環境及各項研究工具,並透過三個子計畫分別執行三個創新課程的設計及實驗。本研究預計 以兩年為期,第一年的工作重點在於網路學習環境的建立及各創新課程的設計與製作,第二年則以 實驗為主,目的在探討國小生在網路上學習各創新課程的內容後對其個人創造力的影響。更具體而 言,本整合型計畫的大體目標規劃如下列數點: 1. 探討國內外加強國小學生創造力之網路化生活科技創新課程的趨勢與課題。 2. 探討及比較不同網路化生活科技創新課程對國小學生創造力的影響。 3. 探討及比較不同網路化生活科技創新課程對國小學生生活科技認知成就的影響。 4. 探討及比較不同地區因素對國小學生創造力的影響。 5. 探討及比較不同地區因素對國小學生生活科技認知成就的影響。 6. 分析高創造力學生的網路學習行為。 7. 歸納結論與建議,以供未來小學階段實施網路化生活科技創新教學之參考。Item 透過生活科技課程培養國中生創造力之研究:自然環境策略(I)(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2000-07-31) 方崇雄; 游光昭Item 透過中小學科技素養課程以培育學生創造力之探討(國立臺南大學, 2004-10-01) 林坤誼; 游光昭在許多缺乏天然資源的國家,提升其國民的創新及創造的能力是增加國家競爭力最重要的途徑,也因此,如何培育具備創造力的人力資源便成了許多國家教育體系中非常重要的議題。本文依據各種文獻探討與分析顯示,中小學科技素養課程非常適合扮演培育中小學階段學生創造力的角色,尤其是藉由整合「科際整合」與「建模」的創造力發展取向,應更能有助學生創造力的培養。因此,若能透過中小學科技素養課程以培育學生創造力,將使中小學階段的學生具有寶貴的機會以培養創造力。Item 創造力也是一種職業能力(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 1989-05-01) 李隆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