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9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大學圖書館個人化服務之隱私權問題探討
    (2007) 陳淑娟; Shu Chuan Chen
    論文名稱:大學圖書館個人化服務之隱私權問題探討 研究生:陳淑娟 指導教授:謝建成博士 中文摘要 美國圖書館與資訊技術協會(Librar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ssociation, LITA)在1999年提出「個人化服務」(Personalized Information Service)是圖書館網站未來發展的重要趨勢(LITA Top Tech Trend),其意義是由使用者依據個人的需求過濾和檢索資訊,讓圖書館系統主動提供使用者有興趣之研究主題或資訊,提升讀者使用圖書館的效率。 圖書館的個人化服務必須透過分析讀者個人資料始能進行,要運用讀者姓名、借閱記錄等個人資料,將牽涉到讀者個人資料的隱私權問題,本研究透過訪談整理交通大學與大葉大學圖書館的個人化服務功能後,以我國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與本法之制定法源─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的個人資料保護八大原則(蒐集限制、資料品質、特定目的、使用限制、安全保護、公開、個人參與、責任原則),將大學圖書館個人化服務分為以下六個隱私權探討主題:1.讀者個人資料的取得 2.讀者個人資料的利用與處理 3.讀者個人資料的正確與更新 4.讀者個人資料的安全保護 5.讀者興趣檔的建置與使用6.隱私權政策,研究結果得出大學圖書館個人化服務目前的做法的確已侵害讀者的隱私權,圖書館管理面可以透過隱私權政策的制定、取得資料被蒐集者的書面同意、設置解決隱私權爭議的有效管道,以及減少人工處理個人資料等方式,加強對讀者隱私權保護,讓資訊的蒐集者(圖書館)與被蒐集者(圖書館使用者)間取得平衡,作為大學圖書館提供個人化服務時的參考。 關鍵詞:個人化服務、隱私權、大學圖書館
  • Item
    以資料探勘技術探討高中生使用圖書館之行為模式--以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附屬高級中學為例
    (2005) 林湧順
    在數位化的時代裡,資料收集與資料探勘,被視為是單位中制訂政策與決策建立時的一項具有高度參考價值的資訊。圖書館經營的目的就是要能夠更符合讀者的需求,於是主動發掘讀者的需求,主動提供讀者所需要的資訊,便是現今圖書館重要的工作項目,而圖書館自動化系統便是讀者積極滿足個人資訊需求的行為結果,也是讀者使用圖書館資源的最佳證據。在資料探勘的過程中,首先要先確定研究主題,本研究是以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附屬高級中學高中部學生,在圖書館自動化系統中的借閱記錄為軸心,並加入學生的學籍資料與成績資料來當作探勘時的特性區分,經過資料的整理與資料的轉換,建立起資料倉儲。針對所建立的資料倉儲,作群集分析、分類分析與關聯規則分析的資料探勘,探勘的項目以五個維度「圖書」、「讀者」、「時間」、「學生成績」及「任課教師」做交叉分析,最後所得的結果即是學生使用圖書館的一個行為模式。這些行為模式除了是直接反映出學生使用圖書館的行為模式之外,同時針對這些模式來作分析,可以提供圖書館在做經營決策時,一個重要的而且客觀的參考依據,這些經營決策包含了館藏政策、圖書推薦、預算分配以及圖書館經營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