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學研究期刊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214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想像與現實的交織:設計領域想像—創造歷程之建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021-12-??) 王佳琪; 何曉琪; Chia-Chi Wang, Hsiao-Chi Ho
    本研究旨在探討大學設計類科教師指導學生進行設計創作時,從點子的發想到最終產品的過程中,如何連結自身想像力與創造力之歷程。研究參與者為指導學生參加國內外設計競賽多次獲獎的五名得獎績優大學教師,以及九位受指導並獲獎的學生為對象。資料蒐集以半結構訪談並採三角檢驗、研究成員檢核會議等提升研究效度。研究結果發現,當學生進行設計創作時,在不斷地發散與收斂思考的交互作用下,其自身想像力與創造力的連結,共歷經四個階段。首先為發想與分析階段,此階段為探尋設計的點子來源,學生考量相關競賽徵稿、在地特色、社會議題、傳統文化等面向梳理可行的設計主題,教師透過對話引導學生思考主題的價值。第二個階段是產生與修正階段,主要是設計點子修改與討論,教師透過創意發想、換位思考等策略引導學生檢驗點子是否呼應設計初衷、商品實用性、業界需求。第三個階段是實作與評估階段,是進行點子原型的製作,在考量功能實用與美觀性、製作成本考量材質、使用者經驗下製作點子原型。最後,進入溝通與最佳化階段,教師帶領學生考量市場需求與相關競賽需求,產出一個成熟的作品。在未來建議上,本研究試圖提出設計教育規劃的核心重點,以作為未來創新教育推展之參考。
  • Item
    從教師自編科學成就測驗之Rasch 分析看教與學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017-09-??) 陳映孜; 何曉琪; 劉昆夏; 林煥祥; 鄭英耀; Ying-Tze Chen, Hsiao-Chi Ho, Kun-Hsia Liu, Huann-Shyang Lin, Ying-Yao Cheng
    本研究採Rasch測量模式,分析教師自編科學成就測驗,以檢驗測驗試題的品質,並提供有用的評量回饋訊息,作為教師調整教學與修正評量之參考。研究對象為高雄市8,936 位(男生4,617 位、女生4,319位)七年級學生。研究工具為教師自編生物科成就測驗。測驗資料採試題反應理論的Rasch模式進行分析。結果發現:整體而言,教師自編科學成就測驗能區分出學生的能力程度。然而,有些試題的內容對女生較不公平。本研究也發現,教師對於部分試題難易度的認知與學生實際的作答反應存有若干差異。最後,本研究透過評量回饋圖表,包含學生能力與試題難度對照圖、學生作答診斷圖等,提出辨識學習基礎發展區和學習可能發展區的範圍之方式,作為教師規劃學生學習進程之參考。
  • Item
    科學想像力圖形測驗之發展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016-12-??) 王佳琪; 鄭英耀; 何曉琪; Chia-Chi Wang; Ying-Yao Cheng; Hsiao-Chi Ho
    本研究旨在科學想像力歷程模式的基礎下,發展適用於國小五、六年級的科學想像力圖形測驗。研究對象包含預試樣本558 位學生,正式樣本698 位學生。本測驗共有A、B、C、D 四項作業,每項作業均包含科學想像力歷程中的漫想力、聯想力、奇想力等三個向度,用以測量學生之科學想像力。經以Rasch部分給分模式分析,三向度的量表具有良好的模式資料適配度。所有的作業在男、女學生並無明顯的差異試題功能,且漫想力、聯想力、奇想力之信度分別是 .88、 .88 以及 .87。最後,本研究針對「科學想像力圖形測驗」的發展與應用,提出未來研究之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