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4
Browse
2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支持性就業服務對智能障礙者工作適應之影響-以新北市為例(2011) 徐文豪; Wen-Hao Shiu台灣地區失業率逐年增加,身心障礙者失業率更高於一般人,其中尤以智能障礙者的就業率偏低。智能障礙者就業的主要問題是因為職場工作適應困難,而支持性就業服務為影響智能障礙者工作適應的要素之一,本研究以就業支持密集程度來預測智能障礙者的工作適應。本研究中,支持性就業服務的支持領域為「功能性一般基本認知能力」、「工作表現」、「工作態度」、「社會能力」、「健康照應」、「財務」以及「居家協助」等7個項度,以自編問卷來測量智能障礙者在職場中各領域之就業支持密集程度。工作適應是採用Hershenson 所提的工作適應理論,以工作表現、工作角色行為與工作滿意度等3個項度,做為工作適應的評量指標。 研究者運用問卷調查法,以接受台灣地區新北市辦理支持性就業服務機構之智能障礙者為主要研究對象,共回收80份問卷。以描述統計、積差相關、多元逐步回歸進行資料處理。其研究結果如下: 1.在各支持領域中,以工作態度獲得的支持密集程度最高;居家協助獲得的支持密集程度最低。接受支持性就業的智能障礙者,高達90.0%的人在整體工作適應方面獲得中度等級以上滿意肯定。 2.「工作表現支持」、「工作態度支持」、「社會能力支持」和「健康照應支持」,與工作行為角色達顯著相關。 3.「工作表現支持」、「工作態度支持」、「社會能力支持」、「健康照應支持」、「財務支持」和「居家協助支持」,與工作表現達顯著相關。 4.「工作表現支持」、「工作態度支持」、「社會能力支持」、「健康照應支持」和「居家協助支持」,與工作滿度度達顯著相關 5.社會能力支持對工作行為角色具有預測力,解釋力為13.5%。社會能力支持對工作表現具有預測力,解釋力為20.7%。工作表現支持對工作滿意度具有預測力,解釋力為29.7%。Item 家長參與智能障礙者轉銜歷程之研究--應用生態系統觀點(2009) 許芳瑜; FANGYU HSU本研究旨在瞭解智能障礙者的家長參與轉銜歷程,及他們與轉銜服務互動的現況。研究參與者為六位不同智能障礙者的家長。研究者以半結構的深度訪談方式,輔以觀察與文件分析進行研究,並應用生態系統觀點作為分析架構。本研究結果說明如下: 一、家長參與子女轉銜歷程,可概分為五個階段:轉銜服務前的父母心、在參與中形成想法、認真思索與調整決定、不斷尋找及嘗試合適服務、持續支持子女。 家長對子女轉銜認知起步不一,除了受許多因素影響外,想法亦有很大差異,但家長對轉銜議題的想法、認知會影響其參與轉銜歷程的行動和動機。 當家長進入歷程,透過服務擴展了對轉銜議題的瞭解,且和原來的想法產生交互作用,其觀點直到畢業後仍持續變動著,而影響家長對子女的轉銜期待及服務尋求。 家長從轉銜活動的參與中拓展了對轉銜議題及相關資訊的認識,並進而從子女的能力表現與家庭需求的基礎上,決定適合的安置方式或服務,並尋求可及服務,獲得服務之後,家長仍持續扮演支持子女的重要角色。 二、家長參與轉銜是一段許多影響因素不斷互動、改變的循環歷程,該歷程是獨特且受到其所處之生態系統的深切影響。 三、家長和智能障礙者同是服務的消費者。家長和智能障礙者共同面臨轉銜歷程中的不確定,他們需要專業服務的介入及社會、心理的支持。轉銜服務不僅為了協助智能障礙者能順利由學校轉銜至社區,也讓家長在轉銜服務的協助下,適應子女畢業後家庭生活的改變,繼續擔任子女重要的支持者。 根據上述研究結果,研究者建議教育單位應促發家長對子女轉銜議題的關切及參與動機,建立良好夥伴關係,並落實轉銜評量,瞭解社區及家庭生態,以提供個別化轉銜服務;研究者提醒家長為其子女轉銜過程中的關鍵人物,需積極瞭解並投入轉銜歷程;亦對相關行政主管機關提出建議,認為應加強追蹤輔導及資源整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