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4
Browse
2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慢性精神障礙者社會支持與活動參與之相關研究(2012) 葉俞佐; Yu-Tso Yeh「社會支持」可協助個人維持良好健康狀態,降低疾病造成的失能,幫助個人在康復過程獲得安適感,增加社會功能以及生活適應性,可說是促進復健成功重要因素。 世界衛生組織(WHO)賦予「健康」新意函主張衡量健康狀態應時考量應身體功能(Body function and structure)、活動(Activity)及參與(Participation)三大功能,「活動參與」成為重要且客觀之健康衡量指標。在許多實證研究發現藉由主動參與有意義的活動過程,可幫助個人滿足內在需求,增進獨立性和自我效能,因此「活動參與」不僅是ㄧ個健康衡量指標,還可協助患者改善病情,重新建構規律生活,增加社會適應的功用。 本研究主要在探討慢性精神障礙者社會支持強度、來源以及活動參與狀況,探討慢性精神障礙者的社會支持與活動參與的相關性,以及社會支持之強弱是否可預測慢性精神障礙者活動參與度。期待研究結果的發現能夠作為照顧者及精神醫療復健的臨床工作者提供服務、照護之參考。 本研究採量化方式,選取300位年齡介於18~65 歲的生活於社區之慢性精神障礙者接受結構問卷調查,回收問卷286份,共238份有效樣本進行分析。根據抽樣問卷之統計分析結果,本研究共有六點發現: 一、慢性精神障礙者主要「社會支持」來源為機構人員為主,其次為家人,親友最少。感受到的社會支持類型多為情緒支持和評價支持。 二、慢性精神障礙者主要「活動參與」困難為與「他人相處」、「生活活動」、「社會參與」。 三、不同年齡、家庭狀況之慢性精神障礙者,其「社會支持」感受與來源以及「活動參與」狀況有顯著差異。較年輕、非獨居社會支持感受較佳,活動參與較無困難。 四、不同之藥物副作用影響程度之慢性精神障礙之在活動參與度上有顯著差異。不同診斷之慢性精神障礙者,其社會支持感受與來源有顯著差異。 五、「情緒性支持」、「評價性支持」、「訊息性支持」、「協助性支持」以及「整體支持」皆和「生活自理」、「與他人相處」、「社會參與」及「活動參與整體」 達負顯著相關,而與「認知」、 「四處走動」無顯著相關。 六、「家人整體社會支持」和「機構情緒性支持」對「生活自理能力」有顯著預測力。「親友評價性支持」對「與他人相處」有顯著預測力。Item 成功就業的慢性精神病患者之社會支持探討(2016) 邱文粲; Chiou, Wen-Tsan本研究旨在探討成功就業之慢性精神病患者在就業前、求職中、初就業,及長期就業後的社會支持情形。透過質性研究蒐集四位慢性精神病患者在就業歷程中所接受的社會支持情形,輔以研究者的札記及相關文件資料,運用NVivo第十版質性軟體進行分析,研究結果如下: 一、經過分析,成功就業歷程中包含各種類型社會支持: (一)就業前的社會支持主要係來自家人提供涵蓋情感、實質與訊息等各面向的支持;(二)求職中的社會支持情形,由家人擴及服務單位工作人員、親朋好友,所提供社會支持的內容,以訊息型支持為主;(三)在初就業時期主管和同事提供實質型與訊息型等社會支持的色彩頗為鮮明;(四)就長期就業而言,家人、同事、工作人員、教會等持續的給予支持是重要的。綜言之,社會支持會因不同階段而有所變化;不同的階段會有不同的社會支持來源,支持的內容也會根據研究參與者在該階段的需要而有所不同;另外,有些社會支持是跨階段與跨類型的。 二、探討社會支持的過程中亦發現三項重要議題值得關注: (一)研究參與者接受職業重建服務的較少、認知也較缺乏;支持性就業服務轉銜至穩定就業服務的制度較不明確,顯示職業重建服務仍有進步的空間;(二)污名化普遍存於社會,當其角色為雇主或同事時,更會深刻影響慢性精神病患者的求職與就業;(三)自我支持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和社會支持有相輔相成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