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1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台灣北部地區私立技術學院大一學生流失及其相關因素研究
    (2008) 陳姿方
    本研究旨在探討台灣北部地區私立技術學院大一學生對於校園整合、學生滿意度與流失可能性之關係。本研究除了分析現況外,亦分析比較不同個人變項學生、流失高危險群學生與一般學生的校園整合程度與學生滿意度,同時探討不同個人變項、校園整合與滿意度對於學生流失的預測力。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研究工具為參考相關理論、研究與量表編製之問卷,運用項目分析驗證信度,進行專家評定內容效度。問卷內容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為「個人背景資料」;第二部分為「校園整合與學生滿意度」;第三部分為「流失可能性」。研究樣本以96學年台灣北部地區私立技術學院大一學生為研究對象,問卷共發出702份,回收571份,有效問卷553份。所得資料以SPSS 12.0中文版進行描述統計、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與逐步多元迴歸等統計方法分析。   研究結論得到不同初始承諾、社團參與程度、大一學習成就之學生在校園整合程度上有顯著差異;不同初始承諾、住宿或通車、大一學習成就之學生在學生滿意度上有顯著差異;不同初始承諾、社團參與程度、大一學習成就之學生在流失可能性上有顯著差異;流失高危險群學生與一般學生在校園整合與滿意度上有顯著差異;可預測學生流失可能性之變項依解釋強度依序為:初始承諾、學生滿意度、人際整合。本研究依據研究結論,提出對教育行政單位、學校相關單位、學生與後續研究之建議。
  • Item
    學生考勤 e 化使用與缺課行為因素及校園整合經驗研究~以一所科技大學為例
    (2010) 黃郁雯
    本研究旨在探討學生考勤 e 化使用與學生缺課行為因素及校園整合之關係。研究目的包括:一、瞭解學生考勤 e 化使用的現況。二、瞭解學生缺課行為因素的現況。三、瞭解校園整合經驗(學術整合、人際整合)的現況。四、瞭解不同背景變項學生考勤 e 化使用、缺課行為因素、校園整合經驗(學術整合、人際整合)之差異情況。五、瞭解考勤 e 化使用與缺課行為因素之相關性。六、瞭解缺課行為因素與校園整合經驗(學術整合、人際整合)之相關性。七、瞭解考勤 e 化使用與校園整合經驗(學術整合、人際整合)之相關性。八、歸納研究發現,並瞭解學生學習相關問題後,作成結論並給予研究學校以改善考勤 e 化功能設計之建議,及相關學術未來研究之參考。 以自編「考勤 e 化使用與缺課行為因素及校園整合經驗」為研究工具,量化研究採叢集抽樣,問卷內容分為五個部分:第一部分為「個人基本資料」,第二部分為「考勤 e 化使用量表」,第三部分為「缺課行為因素量表」,第四部分為「校園整合經驗量表」,第五部分為開放式問題。 研究樣本以北部一所大學98學年度二至四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問卷共發出989份,回收907份,有效問卷876份。所得資料以SPSS 17.0中文版進行描述統計、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ANOVA)及皮爾遜(Pearson’s)積差相關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 本研究結果發現: 一、考勤 e 化使用頻率以每週使用1~2次為最多。 二、對於考勤 e 化使用,學生認同考勤 e 化系統操作流程所帶來的便利性,對於系統資訊整合提供的個人考勤資料,也給予肯定。 三、學生認為與其缺課行為最有關連性的前三名分別為「任課老師教學方式引不起興趣」、「學校選課作業方式不理想」及「課程安排時段不理想」,最沒有關連性的前三名分別為「大學是「由你玩四年」的地方,上課學習不是最重要的事」、「花太多時間打工」及「沒有人約束我」。 四、學生在校園整合經驗量表最高分的三道題目均落在「人際整合」,而與同儕間的互動比與師長的互動還好,顯示學生與同學建立良好的關係並不困難,且滿意於彼此間的友誼。 五、不同學院別、不同住宿方式、每週不同社團參與頻率、不同工讀經驗、開學至今平均每週缺課節數不同學生之考勤 e 化使用有差異。 六、不同性別、不同學院別、不同住宿方式、不同工讀經驗、開學至今平均每週缺課節數不同及上學期修習課程結果不同學生之缺課行為因素有差異。 七、不同年級、不同學院別、每週不同社團參與頻率、每週不同工讀經驗及上學期修習課程結果不同學生之校園整合經驗有差異。 八、考勤 e 化使用頻率與滿意度和缺課行為因素幾乎無關。 九、缺課行為因素與校園整合經驗的相關性均介於微弱至低度負相關。 十、考勤 e 化使用頻率與滿意度和校園整合經驗均為低度正相關。 本研究依據研究結論,分別對學校相關單位、學生與後續研究方面,提出具體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