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1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國民中學公民教育經濟類教學專業知識之個案研究
    (2003) 孫淑芬
    本研究採取詮釋性的個案研究法,研究者以本身為主要的研究工具,進入一位國民中學公民教育經濟類學科教師-林老師-的教學情境,探討她在教學過程中所運用的教學專業知識。進入研究情境之後,研究者利用參與觀察、訪談、文件蒐集等方式蒐集資料。在檢核、分析、歸納資料之後,研究者有了以下的結論與省思。 在教學專業知識的內涵方面,研究者依據文獻探討的心得,以學科教學知識、一般教學知識、學習者知識、課程知識等四個項目,詳細分析林老師所具備的教學專業知識。研究者發現,教學專業知識一方面有著高度的獨特性,可以自行運作而發揮功效;另一方面,教學專業知識之間有著豐富而高度相關的連結性,協助林老師在整體的教學過程中,順利而圓滿的達成教學任務。 林老師的教學專業知識,既可以各自獨立、從四個方向發揮其教學的功 能;又能夠相輔相成,運用互助合作達成相乘的效果。最後,研究者呈現林老師對教學的看法與對學生的回應這兩方面的省思與建議;以及研究者本身對學科及課程的看法與建議。
  • Item
    戶外教育效益機轉模式之應用研究-以臺北縣某國民中學隔宿露營為例
    (2009) 王正宇; Wang Cheng Yu
    摘 要 本研究目的旨在探討戶外教育效益機轉模式是否適合應用在國民中學隔宿露營活動。先以文獻分析法討論戶外教育效益機轉相關理論,其次在實證研究上,以吳崇旗(2006)發展之「建構戶外冒險教育效益機轉模式量表」為研究工具,經原作者同意後修改量表以符合本研究之研究目的。在量表預試,以項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信度考驗,建構具良好信、效度之學前準備、活動歷程、體驗特性與活動效益等4個量表。完成量表修訂後,進行正式量表施測。研究者以問卷調查法瞭解臺北縣某國民中學學生在隔宿露營在活動歷程、體驗特性與活動效益的影響。選定於97學年度第二學期臺北縣立某國中二年級學生參與隔宿露營者為研究對象。問卷共發出851份,回收828份,有效問卷762份。所得資料以SPSS 12.0中文版進行統計分析,使用描述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法、相關性分析法與多元同時迴歸法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本研究主要發現如下: 一、不同性別之國中生其學前準備、活動歷程、體驗特性與活動效益有差異。 二、不同學前準備之國中生其活動歷程、體驗特性與活動效益有差異。 三、學前準備、活動歷程、體驗特性與各活動效益間呈顯著中、低度正相關。 四、學前準備、活動歷程、體驗特性中之「立即結果」對整體活動效益有最大解釋力。其他呈現顯著因素依序為:「相互支持」、「改變意願」、「能力精熟」、「鼓勵冒險」、「反思內省」、「引導歷程」。 本研究依據研究結論,提出對戶外教育效益機轉模式理論應用、實務應用與後續研究之建議,以作為提升隔宿露營活動效益之參考。 關鍵詞:戶外教育、效益機轉、國中生、隔宿露營
  • Item
    國民中學導師的學生權利態度對班級經營策略之相關研究-以新北市為例
    (2011) 沈廉雅; Shen-Lien-Ya
    本研究主要在探討新北市國中導師的學生權利態度與其班級經營策略之關係。為達研究目的,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以自編之「國民中學導師學生權利態度與班級經營策略問卷」作為資料蒐集的工具,其研究對象為新北市62所公立國民中學導師,共獲得有效問卷485份。根據受試者填答的結果,以「描述統計」、「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Pearson積差相關」、多元迴歸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 根據資料分析,本研究獲致的結論如下: 1. 新北市國民中學導師整體的學生權利態度屬於正向、良好的程度,尤其反應在對隱私權的態度上尤佳。 2. 新北市國民中學導師整體班級經營策略運用情形屬於良好狀況,以班級人際關係經營策略表現最佳。 3. 新北市國民中學導師依其不同背景變項對學生權利態度之差異性分析,得到「性別」、「年齡」、「擔任導師年資」、「參與人權相關研習與否」、「任教學校規模」變項上有顯著差異存在。 4. 新北市國民中學導師依其不同背景變項在班級經營策略之差異性分析,得到「性別」、「學歷背景」、「參與人權相關研習與否」、「任教學校規模」變項上有顯著差異存在。 5. 新北市國民中學導師的學生權利態度總層面和各層面與班級經營策略總層面和各層面均達顯著正相關。 6. 根據迴歸分析得知新北市國民中學導師的學生權利態度對班級經營策略具有足夠的解釋力,檢定結果均達顯著水準,新北市國民中學導師的學生權利態度可解釋班級經營策略總變異量的33.8%,且以導師對「受教權」、「社會權」、「人格權」、「正當法律程序權」的態度較具解釋力。   基於上述發現,本研究提出建議供教育行政機關、國民中學導師與未來研究者參考,以利友善校園之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