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1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臺北市高職學校友善校園人權環境認知之研究
    (2020) 朱春輝; Ju, Chuen-Huei
    學校是學生主要的學習場所,然隨著資訊管道的多元化,學生在校園內的學習不再侷限於書本內的知識,也包含更多想法和技能的淬鍊,而其中「學生人權教育」更是重要而複雜的議題,因為它挑戰了自古承襲以來的師生尊卑關係。本研究旨在探討學校友善校園人權環境的現況,除了從文獻探討中了解權利概念及發展與沿革外,並以學校變項及個人背景變項(學生家長個人背景、學生研習參與)為自變項,學生對於友善校園人權環境認知之情形為依變項,藉由問卷調查後統計分析資料,了解變項間之互動關係,進而了解臺北市高職學校友善校園人權環境的實際現況及學生的認知感受,期能尋找有效優化友善校園人權環境之適切作法。 為達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以臺北市11個行政區的高職學生為研究對象,並以「臺北市高職學校友善校園人權環境認知問卷」為研究工具進行問卷調查,所得資料以 SPSS 18.0 for windows 進行問卷統計分析。最後,根據本研究結果,提出對教育相關單位和人員落實友善校園人權環境及學生藥物濫用尿液篩檢工作之建議,提供業務執行參考。
  • Item
    從男同志學生的霸凌生命經驗省思多元性別友善校園
    (2014) 陳逸駿
    本研究透過男同志的生命歷程的敘述,探究男同志學生在學校因性傾向遭遇霸凌時,他們如何因應以及所發展的策略,並藉此呈現出校園中性傾向霸凌的性別結構關係。同時,透過他們的經驗指出校園環境的缺失,以建構出多元性別的友善校園。 本研究採質性研究,找到四位來自台北、台中與高雄,在國、高中時期因為性傾向而受到霸凌的男同志參與者進行研究。透過深度訪談來探究男同志學生在學校受霸凌的經驗,並指出性傾向霸凌與其他霸凌的差異。每次訪談時間為一小時,每位參與者皆訪談兩次。 本研究發現男同志在霸凌處境中呈現自我認同和外在環境的雙重壓迫中,關係霸凌是男同志學生受傷最重的形式。在回擊霸凌的策略上,男同志學生多採取消極方式,但也會透過學業成績作為一種保護傘,以獲得老師的關注。在霸凌與校園關係方面,發現校園中的霸凌鑲嵌於性別階層的權力結構關係中,是一個性別政權的展現。透過校園中的互動與相處,將結構中的「強制異性戀」規則實作出來,惡化了性傾向霸凌的情況,並且也讓男同志學生更加邊緣化。教師在這實作的過程中,無形中與結構呼應,變成共謀者。在霸凌處理機制方面,教師的處理模式仍維繫在異性戀的意識形態上,看不見性傾向霸凌的問題,甚至否認學生的性傾向。四位參與者中,有兩位在《性別平等教育法》實施之後受到霸凌,但不論是否有在法規的保障下,對於法規所規定的性霸凌處理機制都不信任,若有機會也不願意使用。此外,亦發現學校須在24小時內的通報機制有矛盾現象,可能會引發學生更大的出櫃與傷害。因此,要建立多元性別友善校園就必須省思校園中性別結構的位置以及教師自我的角色,透過師生互動與權力實踐翻轉性別階層的結構,才有可能讓教師從共謀者變成能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