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41
Browse
6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你用青春碰撞什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研究所, 2009-04-??) 黃焜煌; 吳榮彬; 張簡誌誠; Kun-Huang Huarng; Jungpin Wu; Chih-Cheng Changchien鑑於「閱讀」是學習者藉以獲取資訊來源、判讀知識內容、吸收經驗智慧的主要途徑,閱讀動機、能力以及風氣的強弱對於學習成效的影響甚巨,因此,希望透過較 大規模的調查,以觀察現階段大學生閱讀行為的整體樣貌與發展趨勢。本文以自編問卷作為調查工具,大學在校學生為調查對象,在2008年2月18日至3月3 日期間,選擇北、中、南10所大學院校,以無名冊的系統抽樣方式施測,總計發出1500份問卷,有效問卷1,077份,並利用SPSS統計軟體進行分析。 本文以外在環境影響、內在個人因素以及行為產出結果等三個構面為主,同時針對圖書館、校園書店等閱讀補助機構進行分析與觀察,並據以描繪大學生閱讀行為的 輪廓與問題,進而提供改善閱讀風氣的策略方案。Item 學術性電子期刊經濟行為之剖析(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研究所, 2002-04-??) 景祥祜; 石嘉琳; 張簡誌誠; Hsiang-Hoo S. Ching; Chia-Lin Shih; J. J. Chang-Chien由於資訊與通信科技的發展與應用,導致資訊傳播模式產生重大變革,並促成學術性電子期刊的出現,直接衝擊傳統學術性期刊機構的生存,其應如何調適才可以因應未來趨勢?而學術研考者與圖書館館員面對新的資訊商品或勞務形式,以有限的預算,如何選擇可滿足其所服務學術社群並獲得最大效用?又因學術性電子期刊具備公共財的特性,為擴大其外部性,政府補助政策又該如何妥適規劃?均是面對數位化時代亟待解決的重大課題,本文將由經濟學的角度剖析學術性電子期刊的市場行為,包括學術性電子期刊的需求面及供給面分析、其價格的決定(定價方式)、公共經濟面分析(外部性與市場失靈) 以及政府部門最適切補助政策等面向的探討。本文共分三部份,上篇首先經由學術性電子期刊市場行為的描述,分別就需求、供給兩個層面進行分析,以釐清學術研究者、圖書館間不同的需求模式,進而透過學術性電子期刊出版業瞭解,探討其如何因應數位化時代的閱讀趨勢。中篇繼續針對學術性電子期刊的市場結構及出流程所形成的進入障礙,再針對所具備電子媒體可分割性及套裝組合銷售的特性,探討期價格策略的訂定。下篇將就公共經面進行分析,後討論政府部門應如何規劃最適切補助政策,以建構一個可以因應數位化時代最佳化的資訊情境,及如何由買方(圖書館)主導市場,形成雙贏(win-win)的局面。Item 學術性電子期刊經濟行為之剖析(中)(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研究所, 2001-10-??) 景祥祜; 石嘉琳; 張簡誌誠; Hsiang-Hoo S. Ching; Chia-Lin Shih; J. J. Chang-Chien由於資訊與通信科技的發展與應用,導致資訊傳播式產生重大變革,並促成學術性電子期刊的出現,直接衝擊傳統學術性期刊機構的生存,其應如何調適才可以因應未來趨勢?而學術研究者與圖書館館員面對新的資訊商品或勞務形式,以有限的預算,如何選擇可以滿足其所服務學術社群並獲得最大效用?又因學術性電子期刊具備公共財的特性,為擴大其外部性,政府補助政策又該如何妥適規劃?均是面對數位化時代亟待解決的重大課題。本文將由經濟學的角度剖析學術性電子期刊的市場行為,包括學術性電子期刊的需求面及供給面分析、其價格的決定(定價方式)、公共經濟面分析(外部性與市場失靈)以及政府部門最適切補助政策等面向的探討。本文共分三部分,上篇首先經由學術性電子期刊市場行為的描述,分別就需求、供給兩個層面進行分析,以釐清學術研究者、圖書館間不同的需求模式,進而透過學術性電子期刊出版夜的瞭解,探討其如何因應數位化時代的閱讀趨勢。中篇繼續針對學術性電子期刊的市場結構及出版流程所形成的進入障礙,再針對所具備電子媒體可分割性及套裝組合銷售的特性,探討其價格策略的訂定。下篇將就公共經濟面進行分析,進而討論政府部門應如何規劃最適切補助政策,以建構一個可以因應數位化時代最佳化的資訊情境,及如何由買方(圖書館)主導市場,形成雙贏(win-win)的局面。Item 大學院校學生作品數位典藏的理念與實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研究所, 2006-04-??) 張簡誌誠; Chih-Cheng Changchien由於資訊科技的深化運用,網路建置的廣泛普及,數位技術快速發展等條件的日益成熟, 使得將各類型知識加以數位典藏的可能性得以實現,因此本文乃構思以導入數位典藏機制作為基礎,將優質學生作品納入保存範圍,規劃教師與圖書館館員共同協作的模式,形成改善學生學習歷程相關問題的全校性方案,同時以「逢甲大學學生學期報告e-Paper 徵集計畫」作為案例,介紹執行概況與初步成果,並就可能影響層面以及後續發展議題進行討論,以分享相關理念與實踐經驗。Item 資訊素養與商業教育結合之理念與實施(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研究所, 1999-10-??) 景祥祜; 張簡誌誠; Hsiang-Hoo S. Ching; J. J. Chang-Chien資訊素養融入專業課程的教學理念已愈來愈受到重視,但國內商業教育卻鮮少有 此一理念。本文首先探討現階段大學商業教育教學的概況,以反映資訊素養教育的重要性及 迫怍性。其次,討論大學體制內於商業教育課程中實施資訊素養教育的限制因素,進一步討 論如何誘導資訊素養結合商業教育理念,階段性策略的構思,接著說明理念實踐的過程,並 介紹逢甲大學商學專業網 Sunny Net 的理況, 分享初步的成果,且提出未來展望,以尋求 建立一個可以適用在我國商學專業學科的教學模式。Item 學術性電子期刊經濟行為之剖析(上)(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研究所, 2001-04-??) 景祥祜; 石嘉琳; 張簡誌誠; Hsiang-Hoo S. Ching; Chia-Lin Shih; J. J. Chang-Chien由於資訊與通信科技的發展與應用,導致資訊傳播模式產生重大變革,並促成學術性電子期刊的出現,直接衝擊傳統學術性期刊機構的生存,其應如何調適才可以因應未來趨勢?而學術研究者與圖書館館員面對新的資訊商品或勞務形式,以有限的預算,如何選擇可以滿足其所服務學術社群並獲得最大效用?又因學術性電子期刊具備公共財的特性,為擴大其外部性,政府補助政策又該如何妥適規畫?均是面對數位化時代亟待解決的重大課題,本文將由經濟學的角度剖析學術性電子期刊的市場行為,包括學術性電子期刊的需求面及供給面分析、其價格的決定(定價方式)、公共經濟面分析(外部性與市場失靈)以及政府部門最適切補助政策等面向的探討。本文共分兩部份,上篇首先經由學術性電子期刊市場行為的描述,分別就需求、供給兩個層面進行分析,以釐清學術研究者、圖書館間不同的需求模式,進而透過學術性電子期刊出版業的瞭解,探討其如何因應數位化時代閱讀趨勢,下篇將繼續針對學術性電子期刊所具備電子媒體可分割性及套裝組合銷售的特性,探討其價格策略的訂定,並就公共經濟面進行分析,進而討論政府部門應如何規畫最適切補助政策,以建構一個可以因應數位化時代最佳化的資訊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