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學報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38
Browse
3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文學鑑賞與歷史詮釋:陳寅恪批評觀念探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 2017-12-??) 李貴生; Lee, Kwai-sang陳寅恪別樹一幟的文史互證法,在中國文學研究的領域內一直有廣泛而深遠的影響。然而自錢鍾書對他的著作提出尖銳的批評後,不少學者開始強調陳寅恪所做的只是歷史研究,與文學無關,鮮有認真正視陳氏對文學和文學批評的看法。割裂陳寅恪與文學的關係,不但不符合陳氏對一己著述的理解,還模糊了他在20世紀中國文學研究史上的實際位置。針對這種偏頗的意見,本文首先回顧錢鍾書的評論,繼而考察文學與歷史在陳氏研究中所佔的位置,並逐一探討歷史與文本解讀、文學鑑賞之間的關係,以期全面和客觀地評估陳寅恪在文學領域內的意義和貢獻。Item 比興與微言之辨:以蔡元培紅學的經學淵源為中心(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 2015-06-??) 李貴生; Lee, Kwai-sang本文以蔡元培的《石頭記索隱》為基礎,具體探討索隱派紅學與傳統經學的關係。文章首先檢討源出《春秋》學此一流行說法的不足之處,繼而闡明《詩經》傳箋之學對蔡元培紅學的詮釋視野及其操作方法的影響。經過深入辨析後,我們認為蔡氏索隱的詮釋取向實與傳統《詩經》學有更為密切的關係,而他所列舉的三種研究方法中,亦有兩項與傳箋之學相契合。這些發現有助闡明經學詮釋傳統對文學批評的影響。Item 比興與微言之辨:以蔡元培紅學的經學淵源為中心(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 2015-06-??) 李貴生; Lee, Kwai-sang本文以蔡元培的《石頭記索隱》為基礎,具體探討索隱派紅學與傳統經學的關係。文章首先檢討源出《春秋》學此一流行說法的不足之處,繼而闡明《詩經》傳箋之學對蔡元培紅學的詮釋視野及其操作方法的影響。經過深入辨析後,我們認為蔡氏索隱的詮釋取向實與傳統《詩經》學有更為密切的關係,而他所列舉的三種研究方法中,亦有兩項與傳箋之學相契合。這些發現有助闡明經學詮釋傳統對文學批評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