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學報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38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黃宗羲《易學象數論》的治《易》特色析論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 2016-06-??) 楊自平; Yang, Tzu-ping
    黃宗羲為明末清初重要思想家,著有重要《易》著《易學象數論》。鑑於前賢多側重梨洲的象數考辨成就,遂將重心擺在探討梨洲的正面主張,尤其是如何論象數及釋《易》辭。梨洲肯定《易》本有之象有七類,並強調各卦皆有「總象」與「分象」,並將象與義結合,以整體與部分解釋卦與爻的關聯。又結合古代農牧生活,運用天文、曆法觀念,及周代禮樂制度釋《易》。治《易》立場屬義理派,然不廢釋象,《易》學哲學屬氣本論系統。梨洲以天文及三代社會文化釋《易》,開啟現代《易》學的先河,對清代《易》學,甚至現代《易》學都有極大貢獻。
  • Item
    張爾岐《易》學特色與定位析論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 2012-06-??) 楊自平; Yang, Tzu-ping
    張爾岐(字稷若,號蒿庵,1612-1677)為明末清初重要經學家。張氏《周易說略》於眾《易》注選擇《周易本義》,並藉由對《本義》作簡要的義理解釋與發揮,承繼朱子重「本義」的精神,主張探求「理之象」,闡發聖人的教誡義。張氏《易》學的另一特色是透過講學推廣《易》教。張氏的《易》學哲學重視元氣,主張理氣不二、理勢合一,與王船山的觀點有同有異。張氏《易》學之重要性實為在元、明釋象、釋義過度發展之後,重新正視並回應朱子的主張,順應《易》學的發展。與同時期的刁包相較,張氏治《易》近於朱子,刁包治《易》近於伊川。張氏《易》學有其特色,值得吾人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