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著作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918
Browse
10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芎林、橫山世居家族的祖籍、族群結構及次方言音系社群的空間分布特性(新竹縣政府, 2014-06-01) 呂展曄; 韋煙灶Item 隘墾區的開發特色與清末北埔族群、家族的空間分布(新竹縣政府, 2014-06-01) 陳嘉旻; 韋煙灶Item 從原鄉地緣關係來看新竹地區三山國王廟之空間分布特性(新竹縣政府, 2013-06-01) 呂展曄; 韋煙灶Item 頭前溪流域水資源量評估分析(新竹市政府文化局, 2011-01-01) 黃琡勻; 韋煙灶Item 桃園縣新屋地區粵東族群的空間分布特色及其與歷史地理區域劃分之關聯性(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社會科學教育學系, 2010-12-01) 林雅婷; 韋煙灶新屋地區的族群結構以半福佬客與客家人爲主體,泉系閩南人佔少數。世居宗族原鄉祖籍地大多來自粵東地區,具有明顯的原鄉血緣性和地緣性色彩。根據原鄉祖籍地資料確認其族群屬性,還原研究區拓墾以來的族群空間結構,呈現明顯的分布態勢,半福佬客主要分布於社子溪以北、客家人分布於以南、泉系閩南人分布於西南沿海地帶,形成三個族群屬性分區。新屋地區在清代分屬兩個墾區庄,社子溪以北屬「大溪墘庄」,社子溪以南屬「萃豐庄」,大溪墘庄的開發以郭振岳與姜勝本墾號爲主力,社子溪以南萃豐庄的開墾則是以徐熙拱墾號爲中心。一區域族群分布的空間結構,乃是歷史開發過程中人群互動的結果,半福佬客優佔區與客家優佔區的界線「社子溪」,在清代乃是「大溪墘庄」與「萃豐庄」的庄界,根據本研究的推論,新屋地區的族群空間分布型態與清代墾區庄墾戶的族群屬性有密切的關聯。Item 新竹關西水坑溪水污染問題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地理學會, 2010-06-01) 李任軒; 韋煙灶Item 官田地區菱角產業之發展與永續經營之探討(國立嘉義大學人文藝術學院, 2007-12-01) 洪立三; 韋煙灶Item 「歐洲的土壤平均侵蝕率:迷思或事實﹖」譯.評(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地理學會, 2001-05-01) 李科旻; 陳嘉旻; 韋煙灶Item 富美宮之歷史沿革及其在南療地區民間信仰中的位階(新竹市政府文化局, 2004-07-01) 楊曲昌; 韋煙灶Item 宜蘭地區閩南語使用情況調查報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 1996-11-01) 陳國章; 李玉芬; 韋煙灶在以臺灣為範圍的閩南語體系中,宜蘭地區過去一直是以漳州腔為優勢音的「語 言島」,宜蘭地區閩南語使用也隨著政治、社會、經濟、教育環境等的變遷而有不同面貌, 本研究的目的有三:調查宜蘭地區漳州腔的使用情形;了解宜蘭地區漳州腔使用的空間變 化;探究宜蘭地區漳州腔使用的影響因素。得到具體結論如下: 1. 整體而言,宜蘭地區漳州腔保存尚稱完整,但在日常生活中與泉州腔混用,學生保留漳 州腔的程度,稍高於家長,可見「與外界接觸的頻率」會影響語言的使用習慣。 2. 在個別詞語上,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洗澡、吃飯」可能受大眾傳播媒體的影響,漳州 腔的使用已經不敵偏泉州腔的臺灣優勢腔。「打哈欠」一詞,居民主要仍以漳州腔發音, 殆以其發音特殊且很少使用,反而能根深蒂固的保留下來。其他詞語的使用目前仍以漳州 腔略佔優勢。 3. 在空間分布上,宜蘭地區閩南語的使用,並無明顯的區域差異,均為漳州腔和泉州腔混 用,唯較偏僻、孤立的地區,漳州腔的保留呈現略高的態勢,如蘇澳鎮之朝陽里,例外的 應是大陳移民村與眷村,但其形成原因不在空間因素,而是時間因素與官方政策。 4. 宜蘭地區漳州腔的使用與學生的「出生地、住在宜蘭的時間、家裡的主要使用語言」有 關;與性別無關。家長方面亦與性別無關,而與「住在宜蘭的時間、工作地點、年齡、學 歷、籍貫」較相關。一般而言,出生地在宜蘭、住在宜蘭的時間愈久、家裡主要的使用語 言為閩南語、工作地點一直在宜蘭地區、年齡愈大、籍貫為宜蘭、學歷愈低者,愈偏向使 用漳州腔;反之,則偏向使用泉州腔。 5. 在族群的差異對語言使用的影響上,屬於蘭陽平原區的聚落,不管是過去曾是平埔族、 客家人、閩南之泉州人,經過百餘年的融合,皆早已經「涵化(Acculturation)」而使用優 勢族群的漳州腔,成為同質性極高的單一「語言地理區」。泰雅族原住民所用的閩南語則 直接受臺灣偏泉州腔的優勢音影響。 6. 南澳地區的漢人語言地理特性,可作為宜蘭地區語言變遷過程中具體而微的例證,亦可 驗證語言地理學的基本理論,如生活方式與土地關係密切者較易保留原音;與外界交流頻 繁的核心區語言變異情形超過偏僻的邊陲區;外來語言的侵入是沿著交通線由近而遠擴散 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