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著作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918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8 of 8
  • Item
    應用鷹架理論建構地理網路合作學習環境之研究
    (2006/08-2007/07) 陳哲銘 
    為培育出下一世紀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公民,近年來國際地理教育學者們紛紛致力於 研究設計跨國的地理合作學習的機制,期望學生在全球化趨勢下具備宏觀的視野,培養 出溝通協調、批判思考、議題分析和問題解決等能力。教育部為因應這波教育思潮的變 革,也修訂國家的高中地理課程綱要,預定在95 年實施的新課綱將地理教育的目的設 定為「從地理學觀點瞭解全球性與地方性的重要議題,並從永續經營的理念探討人與地 的關係,以增進學生適應環境的能力,提昇科學素養進而培育21 世紀的世界公民」。雖 然我國高中地理教育在教學目標和教材內容上已完成革新的準備,但在教學法上卻缺乏 配套的新教學策略,大多數的地理教師若仍沿用過去傳統的講授式教學,將難以達成上 述的高層次學習目標。本研究擬以台灣海岸環境的「永續發展」為議題,「問題導向學 習」為教學法,以「鷹架理論」建構出跨校「網路合作學習」的機制,企圖建立一套能 有效培養出學生具宏觀視野和問題解決能力的教學策略,並提供實證研究經驗,作為後 續推廣至國內高中地理教學的參考。
  • Item
    問題導向學習模式網路學習系統於中學社會領域(地理)教學之研究
    (2005/08-2006/07) 陳哲銘
    有鑒於海岸地區是全球維護生物多樣性和人類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場所,「聯合國 環境與發展會議」所發表的「二十一世紀議程」,特別強調沿海國家應支持海岸地區的 科學研究,並將研究成果傳播給民眾和關心人士,以鼓勵其積極參與政府對海岸地區規 劃的各個層面。台灣四面環海,對海岸地區的經營管理關係到國家經濟與社會的發展, 但台灣的海岸地區在近年來因為天然災害和過度的人為開發而面臨各種嚴重的環境問 題,這些問題所牽涉到的「永續發展」、「生物多樣性」和「人地關係」等概念,是國民 應具備的基本素養,並已被整合到國家地理課程標準中。然而,目前國內大部分的高中 地理教學以講授法來介紹這些概念,缺乏學生主動的參與,本研究提出結合問題導向學 習和網路合作學習的教學策略,以台灣目前面臨的海岸環境問題為主題,應用「X-School 問題導向網路學習系統」作為教學平台,聯合近海的數個學校進行問題導向式的野外實察 和網路合作學習,並以實驗研究來證實這種創新的教學法是否能達成較高層次的學習目 標,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 Item
    高中地理實察行動學習與評量之研究
    (2007/08-2008/07) 陳哲銘 
    台灣的高中地理教育過去普遍缺乏野外實察教學,隨著九十五年新高中地理課程 綱要的檢討與實施,地理實察已被列為正式單元,但面對班級學生人數眾多和教師人 力有限等問題,如何有效實施實察仍是高中地理教學亟待解決的問題。近年來數位學 習結合行動裝置,使得行動學習成為學習新典範,這種隨時隨地、以學生為中心、強 調個人化的學習,很適於輔助學生以自導方式來進行地理實察。故本研究將發展一套 建置在GPS PDA 手機上的學生自導式野外實察行動學習與評量系統,以「公圳歷史 與都市水圳復甦」作為實察主題,邀請高中教師及學生實地測試系統,藉由觀察、訪 談與問卷的方式評估系統的適用性,並以準實驗研究法評估這種教學法是否可提升野 外實察的學習成效。
  • Item
    6-9年級學生的世界地理知識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 2007-05-01) 李明燕; 沈淑敏; 林聖欽 
    「國家地理知識大競賽」是國內新興的另一種考試,其目的除培養國內學生世界地理知識的廣度,並甄拔參與國際競賽的選手,考試方式不再僅是靜態的紙筆測驗,尚包涵動態的機智問答,賽事分為初賽、複賽、準決賽、總決賽四個階段,全程長達兩個月;測驗內容非常廣泛,舉凡地理相關的議題皆可入題,測驗範圍不限台灣;且因競賽未依學齡分組,參賽者包括六年級至九年級的學生。本研究之目的主要是分析分析國家地理知識大競賽的試題特色,並探討了不同學習階段學生對世界地理概念的學習成效。研究對象是2006 年11 月參與地理知識大競賽進入複賽的1081 位學生,準決賽的12 位學生與決賽的6 學生。測試結果發現隨著學齡增長,測驗成績有逐漸提高的趨勢;但各年級之間的最大差距,不是小學與國中之別,而是七年級與八年級學生,其因七年級的地理教科書尚未跨出台灣,學生對世界其它區域的認識需自行閱讀課外讀物,即使是得獎者亦不例外;且學生對判斷方位、地圖的使用、簡圖的繪製等地理技能的應用能力,普遍不足。
  • Item
    建立地理教育新形象--英國地理界的努力與啟示
    (教育部人文及社會學科教育指導委員會, 1999-04-01) 沈淑敏; 史蕙萍; 何中馨; 羅國彰; 張曉菁; 陳瑞微; 蘇美彥
  • Item
    主動學習在國中社會學習領域--地理教育的實踐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地理學會, 2007-06-01) 林聖欽
  • Item
    6-9年級學生的世界地理知識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 2007-05-01) 李明燕; 沈淑敏; 林聖欽 
    「國家地理知識大競賽」是國內新興的另一種考試,其目的除培養國內學生世界地理知識的廣度,並甄拔參與國際競賽的選手,考試方式不再僅是靜態的紙筆測驗,尚包涵動態的機智問答,賽事分為初賽、複賽、準決賽、總決賽四個階段,全程長達兩個月;測驗內容非常廣泛,舉凡地理相關的議題皆可入題,測驗範圍不限台灣;且因競賽未依學齡分組,參賽者包括六年級至九年級的學生。本研究之目的主要是分析分析國家地理知識大競賽的試題特色,並探討了不同學習階段學生對世界地理概念的學習成效。研究對象是2006 年11 月參與地理知識大競賽進入複賽的1081 位學生,準決賽的12 位學生與決賽的6 學生。測試結果發現隨著學齡增長,測驗成績有逐漸提高的趨勢;但各年級之間的最大差距,不是小學與國中之別,而是七年級與八年級學生,其因七年級的地理教科書尚未跨出台灣,學生對世界其它區域的認識需自行閱讀課外讀物,即使是得獎者亦不例外;且學生對判斷方位、地圖的使用、簡圖的繪製等地理技能的應用能力,普遍不足。
  • Item
    地理教育中的人文素養
    (財團法人臺灣文學發展基金會, 1990-12-01) 潘朝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