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著作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918
Browse
10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活動構造地形判釋及資料建置分析(I)(2005/03-2005/12) 沈淑敏; 張瑞津; 楊貴三; 林雪美; 林宗儀活動斷層之再活動是造成本島重大自然災害的肇因之一,中央地質調查所已經公布全島42條活動斷層,並整合各種地質、地形、地球物理、測量的方法繼續研究,以提供未來研擬地震減災或防災政策時的堅實科學基準。為求更全面的掌握本島活動構造(包含活動斷層、活動褶皺及地形面的傾動與線形)之分布與特性,有必要全面性的進行第四紀地層區的活動構造調查研究。由於活動構造(以活動斷層為主)容易在第四紀地形面上留下線形、崖、漥地、隆起、斷錯等變位地形,在諸多調查方法中,利用立體鏡在航空照片立體像對上判釋變位地形,可謂最為簡便與經濟者。本計畫擬進行兩年,第一年進行北部及中部地區,第二年則進行東部及南部地區。本年度計畫目標為:(1) 完成研究區構造地形特徵之判釋,編繪構造地形特徵分布圖;(2)建置一系統性的活動構造地形判釋GIS資料,提供政府機關及社會大眾有關活動構造的資訊。航照地形判釋原則和圖徵、屬性表之規劃首先參考日本活斷層研究會(1980、1992)之作業規範,並將依地調所需求加以修正。Item 活動構造地形判釋及資料建置分析( II)(2006/01-2006/12) 沈淑敏; 張瑞津; 楊貴三活動斷層之再活動是造成本島重大自然災害的肇因之一,中央地質調查所已經公布全島42條活動斷層,並整合各種地質、地形、地球物理、測量的方法繼續研究,以提供未來研擬地震減災或防災政策時的堅實科學基準。為求更全面的掌握本島活動構造(包含活動斷層、活動褶皺及地形面的傾動與線形)之分布與特性,有必要全面性的進行第四紀地層區的活動構造調查研究。由於活動構造(以活動斷層為主)容易在第四紀地形面上留下線形、崖、漥地、隆起、斷錯等變位地形,在諸多調查方法中,利用立體鏡在航空照片立體像對上判釋變位地形,可謂最為簡便與經濟者。本計畫擬進行兩年,第一年進行北部及中部地區,第二年則進行東部及南部地區。本年度計畫目標為:(1) 完成研究區構造地形特徵之判釋,編繪構造地形特徵分布圖;(2)建置一系統性的活動構造地形判釋GIS資料,提供政府機關及社會大眾有關活動構造的資訊。航照地形判釋原則和圖徵、屬性表之規劃首先參考日本活斷層研究會(1980、1992)之作業規範,並將依地調所需求加以修正。Item 活動構造地形判釋及資料建置分析(I)(2005/03-2005/12) 沈淑敏; 張瑞津; 楊貴三; 林雪美; 林宗儀活動斷層之再活動是造成本島重大自然災害的肇因之一,中央地質調查所已經公布全島42條活動斷層,並整合各種地質、地形、地球物理、測量的方法繼續研究,以提供未來研擬地震減災或防災政策時的堅實科學基準。為求更全面的掌握本島活動構造(包含活動斷層、活動褶皺及地形面的傾動與線形)之分布與特性,有必要全面性的進行第四紀地層區的活動構造調查研究。由於活動構造(以活動斷層為主)容易在第四紀地形面上留下線形、崖、漥地、隆起、斷錯等變位地形,在諸多調查方法中,利用立體鏡在航空照片立體像對上判釋變位地形,可謂最為簡便與經濟者。本計畫擬進行兩年,第一年進行北部及中部地區,第二年則進行東部及南部地區。本年度計畫目標為:(1) 完成研究區構造地形特徵之判釋,編繪構造地形特徵分布圖;(2)建置一系統性的活動構造地形判釋GIS資料,提供政府機關及社會大眾有關活動構造的資訊。航照地形判釋原則和圖徵、屬性表之規劃首先參考日本活斷層研究會(1980、1992)之作業規範,並將依地調所需求加以修正。Item 台東海岸地形資料庫建置計畫(2003/05-2003/12) 沈淑敏經濟部水利署第八河川局為了解台東海岸各種土地利用,及海岸變遷情形,自民國87年起即開始著手台東海岸數值影像圖資製作,總計完成75年版內政部航照基本圖掃描數化成卑南溪以南台東海岸線1/1000地形圖,本局88年2月航拍底片掃描數化成卑南溪以北台東海岸線1/1000地形圖,本局88(89)年航拍底片掃描數化成塔瓦溪口至秀姑巒溪口航照數值影像1/2000基本圖,及大部分區段的海深測量數值圖。為進一步了解台東海岸環境自然生態及考慮海岸資源永續經營,亟需建立台東海岸情勢調查機制,辦理台東海岸地形資料庫建置,以地理資訊系統的技術,計畫將以往建立之海岸地形數值資料及相關海岸基本資料加以結合,以了解海岸變遷情形及可能的影響訊息,掌握台東海岸地理資訊,提供辦理海岸防護工作及海岸環境自然生態保護之參考。Item 生物地理遠距教學課程軟體製作與應用(I)(1997/08-1998/07) 鄭勝華; 周學政1996年世界重要科學成就之一,是當今主要的科學刊物及研究人員皆已進入電腦網路空間,利用全球資訊網(W.W.W.,Word Wide Web)交換資訊;而且不僅於此,許多大學已積極開發以網路為工具之遠距教學課程(Distance Education),其方向以願意作網路教學的教師,提供之課程優先;或師資較缺的課程優先,提供學生跨校選修及在職者業餘進修的機會。本計畫主持人曾主持地理科電腦輔助教學計畫兩年,深知全球網際網路在遠距教學上的潛力;同時因為在台灣師範大學及高雄師範大學地理系皆擔任生物地理學課程,在兩校的教學過程中,常思考如何透過遠距教學發展多向式: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間的互動學習?尤其生物地理涉及自然環境對動植物生態特性的影響,動植物的分布受地表時空演化機制,以及生物多樣性與區域差異等概念,無法以理論課授圓滿達成教學目標,要配合對不同生態樣區的實察與技能操作的過程,才能讓學習者因對動植物的接觸、瞭解,油然心生關愛,進而產生保育的情意。但是生物地理的實察樣區,經常偏遠不易達,或者能率學生作一次實察,卻不易再次或由學生自行前往觀察,所以採用遠距教學可解決上述多向式互動教學問題以及製作實察區之課程軟體提供不同地理區的學習者,學習不同樣區的機會。共同主持人周學政先生是網路系統(WWW)、地理資訊系統(GIS)及電腦輔助教學系統(CAI)三方面環境聯結的專家,透過執行此計畫的過程,可提供下列經驗與成果:1.生物資料庫建立的模式:如衛星定位系統(GPS)、數位相機 (Digital camera)之與2.資料庫連結,3.並使用HTML進入網路,4.提供生物地理資料庫。5.建立網路系統與6.地理資訊系統連結之模式。7.建立網路系統與8.電腦輔助教學系統連結之模式。在連續三年的計畫中 : 第一年建立台灣北部及南部各四個生物地理樣區:1)都市生物棲息島;2)潮間帶紅樹林沼澤區;3)沙丘植物演替;及4)丘陵與山地植物層構的資料庫; 第二年利用網路連結地理資訊系統及電腦輔助教學系統等製作課程軟體;第三年則對台灣師大及高雄師大修研生物地理的同學做遠距教學之測試與評估。Item 以物件導向方式整合地理資訊系統及分析模式(1995/08-1996/07) 周學政Item 地理資訊系統簡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1994-08-01) 周學政Item 地理資訊系統與都市環境災害評估(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 2001-05-01) 張國楨; 彭佳姿The main goal of this paper is to construct a GIS model to evaluate the risk of disasters related to certain kinds of land use types in the urban area.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d uses and environmental hazards were studied and intergraded into the model. The hazards were categorized into two types, continuous and discrete, The hazardous land uses used in constructing the model include fire, explosion, air pollution, and magnetic field. The potential impact for each type was calculated separately and then integrated into a single hazard index. Taichung City was chose as pilot study area for its long urban hazards history in the past few years. Land use data was collected through field survey and converted into an ArcView GIS database. By using Spatial Analysis Module from ArcView GIS 3.2, the results showed the tight relationship between hazard potential and certain types of land use. The distribution of population and locations of daycare centers were overlaid with the distribution of hazard potential to demonstrate the impact from these hazardous land uses in Taichung City.Item 簡確評估法應用於山崩敏感區推估之適宜性研究--以花蓮清水溪流域為例(中國地理學會, 2006-06-01) 黃麗津; 張國楨; 李思根; 李錦發桃芝颱風造成花蓮大興部落空前災難,人與大自然如何和諧共處,永績的土地利用乃成當前嚴肅面對的課題。本研究試就行政院農委會公布之水保技術規範的評估指標—簡確評估法,並以三種不同土地單元為素材,應用GIS與DTM之室內分析,了解花蓮清水溪流域之潛在山崩敏感區的基本特性,並配合野外實察加以相互印證,得出各山崩敏感度推估指標之差異性與適宜性,作為嗣後推廣應用和經營管理之參考。Item 臺北市醫療設施分佈之地理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 2006-11-01) 歐陽鍾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