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報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73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促進糖尿病患者社會支持與充能效果之介入研究
    (健康促進與衛生與衛生教育學系, 2003-12-??) 賴妙芬; 劉潔心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發展「社會支持與充能效果教學模組」,並進一步探討教育介入之成效。 本研究採「不等組之實驗前測後測設計」,以臺北市路牌地區吉慶里和石牌里現有的社區糖尿病患共49位為實驗對象。實驗組在教育介入之前一週進行前測,並接 受四週的尿病教育介入計畫,於教育介入之後一週進行後測,以瞭解教育介入的效果。前後測問卷一致者為34人,其中有24人參與完整課程。為考慮研究設計之 嚴謹性,採「對照組後測之設計」,因此於實驗對象實施後測之同時,選取相鄰之奇岩里和東華里現有的糖尿病個案進行後測,作為對照資料,來做進一步的分析比 較。 本研究所得的重要結果如下: 一、 經「社會支持與充能效果教學模組」介入之後,實驗組的「社會支持」後測得分高於前測且達顯著差異。 二、經「社會支持與充能效果教學模組」介入之後,實驗組的「充能效果」後測得分高於前測且達顯著差異;同時實驗組「掌控力」、「自我效能」和「自我照顧行 為的後測得分高於前測且達顯著差異。 三、經「社會支持與充能效果教學模組」介入之後,實驗組之「社會支持」和「充能效果」之後測得分高於對照組且達顯著差異。 根據本研究結果,結合社會認知理、社會支持、健康信念模式、行為改變階段模式與充能理念於「社會支持與充能效果教學模組」之教學,能有效的提升糖尿病患者 的「社會支持」和「充能效果」,可見於以「全人」的充能觀點來教育,增進患者對社區生活資源的利用,且此具理論背景和策略之介入計畫,是具有效果的。建議 在未來相關研究的推動上,考慮病患的心理社會和生活環境層面,有效結合社區中的生活資源和醫療服務,運用行為科學理論和策略於糖尿病教育,值得作進一步的 研究和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