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教學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97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4 of 4
  • Item
    Writer Perceptions of Reviewer Stances: A Qualitative Study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英語學系, 2007-07-??) 閔慧慈
    本研究旨在從寫作者的觀點檢視以英語為外語之大學生在接受同儕寫作評論訓練前後,其評論時所採取的立場是否有何差異。十八位學生參加為期兩個月之同儕評論訓練,訓練包含四步驟:要求學生在評論時需採取詢問、規範、指導、合作四種立場。經過研究者訪談分析,結果顯示寫作者認為同學在接受訓練之後,對寫作者的文章經常採取詢問的立場,受訓前較常採取的規範者立場減少許多。此一立場之轉變,可能有助於寫作者採納同儕評論者之意見,亦有助於作文修改後的品質。本文作者認為此一訓練模式,在運用同儕評論技巧以提升學生英語寫作能力的課程中,可提供教師作為參考。
  • Item
    Why Peer Comments Fail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英語學系, 2003-01-??) 閔慧慈
    本研究旨在探討外語寫作者為何不納同儕意見。經由反覆不斷的比較六位外交系大二學生的初稿、同儕針對渠等初稿所給予的意見、六位學生依據同儕意見所修正的 再稿、及研究者與渠等訪談的結果發現,這六位學生未採納部分同儕意見的主要原因有二:一為作者對其文章具有主控權,即使遇到可行之建議,亦因作者主觀判定 影響,而未採納;二為耜分同儕意見太過含糊籠統,因此作者不知如何修改。據此研究者建議,同儕討論以三人小組形式進行較佳。若有兩位評論者同時對文章某部 分提出建議,作者應採納此建議並做適當修正,如此可避免作者只因一人意見就修改自己文章,而喪失對有章的主導權,或因自己主觀認定而認為個人意見不足可 取,以致忽略讀者的意見。最後研究者並提出四項步驟,協助教師指導同儕評論者如何提出具體可行之意見。評論者須先釐清作者原意,以免因誤解而提出不可行之 意見;再指出問題所在;並根據作者上下文意宗釋為何會有此問題產生;最後再根據此一問題,建議可行之修改方法並舉例說明。如此詮盡的同儕評論才較具有說服 力及參考價值,亦較能被作者採用。
  • Item
    A Sociolinguistic Analysis of Three Mandarin-English-speaking Preschoolers' Code-switching Behavior at Home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英語學系, 2001-07-??) 閔慧慈
    本研究在檢視影響三位中、英雙語幼童語言轉換行為的因素。經過為期四個月實地錄音、錄影、田野筆記、事後訪談分析顯示,該三名幼童的語言行為,並未如文獻 所預期,充分反映出渠等母親的語言模式。其中兩位幼童的母親較常使用完整的中文句子與幼童交談,較不常使用中、英夾雜的方式(中文句子夾雜英文單用),但 該兩名幼童卻較常使用中、英夾雜的方式和母親對話,反較不常用完整的中文語句;另一位母親則較常用中、英夾雜的方式與幼童對談,較少使用完整的中文語句, 但該名幼童卻常採一句中文、一句英文的方式與母親交談。本文結論:該三名幼童的語言行為模式除了受到母親語言影響之外,亦受到母親與幼童溝通方式、及母親 對雙語轉換態度的影響;另外學校同儕、兄長、及電視媒體語言、幼童本身對英語喜好程度、與其自身語言創造能力等,亦毠響渠等雙語轉換行為。
  • Item
    Bilingual Children's Word Awareness Revisited
    (英語學系, 2009-09-??) 閔慧慈
    本研究旨在檢視雙語幼童在前一年對「字」所展現的後設認知能力優勢,是否可持續至次年。參與本研究的兒童包括學習英語組及單語組兒童,各三十位,平均年齡約五歲左右,兩組幼童分別接受三種測試:(一)字的分割與字數計算(將字串分割成字,例:「老虎桌子電視」,分割成「老虎」、「桌子」、「電視」並算出字數);(二)字的長短辨識(例:毛毛蟲(字長物小)和豬(字短物大)兩字長短的比較);(三)物名的操控(例:將一物的名字改變,其屬性是否隨之變更?若將「蜜蜂」的名字改成「小狗」,則它的叫聲為何?是「嗡嗡嗡」還是「汪汪汪」?)實驗結果顯示,學習英語組幼童不僅持續第一年之顯著優勢,繼續在「物名操控」測試項目,顯著地勝過單語組幼兒,亦在「字的分割」及「字的長短辨識」該兩項之分項測試「字數計算」與「字短物大之辨識」,顯著地勝過單語組幼兒。此項發現亦支持Bialystok在一九八七年所提出的見解,即剛開始學習第二語或外語,即可以提昇幼兒後設語言認知能力,並不支援Cummins的假設,幼兒的第二語能力要達到某一較高程度時,第二外語才能對渠等後設語言認知能力有所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