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教學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97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Teaching Vocabulary Through K.K. and Dictionary Phonetic Symbols to Taiwanese Elementary Students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英語文教學中心, 2012-06-??) 林和蕙; Ho-hui Lin
    此研究是運用質化研究的方式,以行動研究去探討KK音標與字典音標運用在臺灣小學的字彙教學上的效應。文藻外語學院的六個學生老師──兩個擔任教學者,四個擔任助教,參與本研究。參與研究的學生,來自於南臺灣兩所小學內的兩個班級。研究步驟是以van Lier (1994) 的行動研究循環為模式,此模式改編自Kemmis與McTaggart (1982) 的組織架構。參與教學的老師進行每月一循環,持續三個月的行動研究。研究結果顯示,老師擁有極大的興趣在增進學生拼字的正確性,雖然教育部希望小學階段,學生建立的是基礎溝通的能力 (也就是學生聽與說的技能) (教育部,2003,2006)。結果也發現,在使用音標輔助字彙教學時,使用KK音標的老師比字典音標的老師遭遇到更多音標混淆的問題。而最典型的例子則是把 [ə] 錯讀成 [e]。在老師們引用行動研究討論小組中的解決方案,嘗試去解決問題後,學生們的平均總評量也達到80%的正確率。
  • Item
    Teaching Vocabulary Through K.K. and Dictionary Phonetic Symbols to Taiwanese Elementary Students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英語文教學中心, 2012-06-??) 林和蕙; Ho-hui Lin
    此研究是運用質化研究的方式,以行動研究去探討KK音標與字典音標運用在臺灣小學的字彙教學上的效應。文藻外語學院的六個學生老師──兩個擔任教學者,四個擔任助教,參與本研究。參與研究的學生,來自於南臺灣兩所小學內的兩個班級。研究步驟是以van Lier (1994) 的行動研究循環為模式,此模式改編自Kemmis與McTaggart (1982) 的組織架構。參與教學的老師進行每月一循環,持續三個月的行動研究。研究結果顯示,老師擁有極大的興趣在增進學生拼字的正確性,雖然教育部希望小學階段,學生建立的是基礎溝通的能力 (也就是學生聽與說的技能) (教育部,2003,2006)。結果也發現,在使用音標輔助字彙教學時,使用KK音標的老師比字典音標的老師遭遇到更多音標混淆的問題。而最典型的例子則是把 [ə] 錯讀成 [e]。在老師們引用行動研究討論小組中的解決方案,嘗試去解決問題後,學生們的平均總評量也達到80%的正確率。
  • Item
    American and Chinese Teacher Compliments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英語學系, 2003-10-??) Ho-hui Lin
    本研運用一分改編自Barnlund與Araki於1985年所發展的「讚美模式問卷」,計對美國與臺灣兩地教師於課堂內對學生的讚美行為進行研究。調查 的對象包含美國與臺灣各約一百名中學學生,其中男女約各半。在調查過程中,受測者寫出他們最近從老師那邊接受到的讚美以及他們的感受。本研究的結果,使讀 者對兩地教師的讚限行為異同能有進一步的瞭解:在相同處,本研究發現兩坽教師均經常表揚學生於課堂內的表現,而他們對男女學生的讚美種類也大致一樣;在相 異處,則發現美國教師對於學生的讚美種類比較多,且讚美的項目亦較為廣泛,而其用詞也較為跨張。而在學生的反應方面,本研究則美國學生比奄傾向直接接受讚 限並表達謝意,而臺灣學生則多僅止於心中感到高興,甚或沒有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