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911
Browse
3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優秀女子網球雙打比賽主要得分技術之探討-以2008年海碩盃女子職業網球雙打為例(2009) 林子揚; Lin Tzu Yang摘要 目的:探討優秀女子網球選手在雙打比賽中整體、保發球局及破發球局中各項得分技術(發球、接發球、截擊及底線)和相關變項(Aces 率、雙發失誤率、一發贏球率、二發贏球率、一發接發球贏球率、二發接發球贏球率)之情形。方法:以2008年海碩盃女子職業網球公開賽晉級女子雙打16強至決賽賽事之優秀網球選手為研究對象,經Excel資料統整及樞紐分析交叉比對後,分別以描述統計的方式呈現。結果:雖然獲勝與落敗選手在整體、保發球局及接發球局中的各項得分比率之排列皆相同,但在相關變項中獲勝選手在一發贏球率、二發贏球率、一發接發球贏球率、二發接發球贏球率皆有較高於落敗選手的現象。另外,不論是優秀女子網球選手、獲勝與落敗選手或冠軍與其他獲勝選手在整體雙打比賽中皆以截擊贏球率為主要得分技術,在接發球局皆以接發球技術為主要得分技術。不過,冠軍選手與其他獲勝選手在保發球局時主要得分技術有所差異,冠軍選手以截擊與發球為主要得分技術,而其他獲勝選手則以發球與底線為主要得分技術。結論:1.優秀女子網球雙打選手在各項得分技術表現方面,整體以截擊為主,保發球局以發球為主,而破發球局以接發球為主。2.獲勝選手贏球的重要關鍵可能是因為在相關變項上優於落敗選手。3.冠軍選手與其他獲勝選手在保發球局中主要得分技術有所差異,冠軍選手以直接而有效的截擊技術為主,而其他獲勝選手則停留以底線技術為主,此點可能是影響獲得冠軍的重要關鍵。Item 頂尖職業選手發球優勢探討 - 以2007年四大公開賽男女單打比賽為例(2008) 張凱隆頂尖職業網球選手發球優勢探討 - 以2007年四大公開賽男女子單打比賽為例研 究 生:張凱隆 摘 要 指導教授:劉錦璋 民97年7月 本研究目的為分析職業網球選手在發球局的發球優勢所造成之直接得分以及間接得分情形。本研究方法以2007年四大公開賽男、女單打準決賽至決賽24場比賽為研究對象,利用描述統計來進行統計分析。結果在職業選手發球局中的發球得分表現,男、女子平均每局發球直接得分佔1.66分(41%)、1.53分(39%)及發球後的銜接一至三拍內佔1.94分(49%)、1.87分(49%)為最高。綜合以上職業男、女選手非受迫性得分只佔總得分的23%、30%,因此,職業選手在比賽中都具有優勢得分表現。本研究結論為掌握發球優勢除了可以直接得分外,亦可讓對手產生大量防守性的回球,此時可應用積極的方式來延續發球優勢,造成「間接優勢」得分。 關鍵詞:網球、發球、發球優勢Item 陳迪參加2009年台維斯盃中華台北對哈薩克技術報告(2009) 陳迪; Ti, Chen本研究以「陳迪參加2009年台維斯盃中華台北對哈薩克」為題,基於運動科學訓練原則規劃訓練,並以敘說形式記錄訓練過程與結果,目的為個人擊敗世界排名百名之選手,並助中華台北贏得勝利。全文分為四章:第一章描述個人訓練經歷及競技能力特質;第二章由歷史、賽制規則、生理與心理面向探討網球運動之學理基礎;第三章為訓練與參賽之規劃;第四章敘述訓練計畫執行過程與成果。陳迪,職業網球運動員,單打最高世界排名255,連續六年當選台維斯盃國家代表隊,在職業賽事影響下,規劃三階段之訓練計畫,第一階段與第二階段為「以賽代訓」期,第三階段為「邁阿密六週訓練」。研究結果:一、訓練成果:(一)心理方面:1.身心技巧的運用;2.面對我的「黑暗」面-反省日誌。(二)體能方面:1.短距離、不定向的爆發性與敏捷性訓練;2. 強調肌力平衡與強化核心的肌力訓練。(三)技術方面:1.發球球速的提升;2.透過策略性技術訓練強化比賽武器。二、比賽成果:第一天單打對Mikhail Kukushkin,由於無法適時放鬆導致第三盤發生抽筋,以7-6(9),7-5,1-6,5-7,4-6落敗;心理狀態由鬥志激昂到沮喪消極,經由反省與調適又轉為具堅定的求勝意志;第三天單打遭遇Yuri Schukin,以強勁發球及正拍攻擊贏得關鍵第四點達成本研究目標。三、個人反省:心理部分需加強「放鬆」技巧,生理部分需加強移位的敏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