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911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競技體操大專男子一般組競賽成績及動作完成情形之研究-以103全大運為例
    (2014) 吳柏毅; Po-Yi, Wu
      目的:旨在探討103年全大運男子競技體操一般組第I、II、III競賽成績及第I、III競賽五項目規定動作完成情形進行探討。方法:以描述統計法對第I、II、III競賽成績起評分與實施扣分來進行統計與分析,並透過影片觀察於第I、III競賽五項目規定動作達成率、難度動作與加分動作依次討論。針對競賽成績及五個項目規定動作所得結論如下:一、第I競賽因各參賽隊伍實力落差極大的現況下,高起評分為獲得此競賽佳績的重要關鍵,相對來說低實施扣分顯得不是那麼關鍵。二、第II競賽因各參賽選手實力接近的現況下,低實施扣分為獲得此競賽佳績的重要關鍵。三、第III競賽因地板與吊環項目各參賽選手實力接近的現況下,高起評分與低實施扣分皆為獲得此競賽佳績的重要關鍵;第III競賽鞍馬、跳馬、雙槓與單槓項目因各參賽選手實力接近的現況下,低實施扣分為獲得此競賽佳績的重要關鍵。四、第I競賽五個項目動作完成情形,地板項目為該競賽發展最好的項目,除了具備基本難度動作外,關鍵在於針對加分動作進行突破,以提升進入決賽之機會;鞍馬項目在達成率與難度動作實施率發展平穩的現況下,可逐漸朝向加分動作進行發展;吊環、雙槓與單槓此三個項目規定動作達成率與難度動作實施率偏低,初期能以達到7個動作數量為主要目標進行發展。五、第III競賽五個項目動作完成情形,地板項目達成率與難度動作實施率皆達90%以上,因此,若要在此項目獲得佳績,除了具備所有難度動作外,亦須針對加分動作進行突破,較能提升獲得佳績之機會;鞍馬、吊環、雙槓與單槓項目在達成率與難度動作實施率發展平穩的現況下,可逐漸朝向加分動作進行發展。
  • Item
    體操技術報告-以2011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林祥威選手鞍馬項目為例
    (2011) 林祥威; Lin Hsiang Wei
    近年來我國男子競技體操鞍馬項目在國際上均獲得不錯的佳績,這說明了鞍馬項目可視為我國重點發展的項目。本報告旨在透過林祥威選手2010年四月動完左肩手術後參加2011年全國大專運動會之訓練及參賽過程進行分析紀錄與檢討,希望藉此報告從中找出優缺點,作為往後教練、選手訓練的參考與依據。本報告分成四個章節重點摘要如下第壹章個案描述:林祥威選手出生於台北市,五歲開始練體操,大學時期因選上國手長期進駐國家訓練中心培訓,經過系統化與週期化的訓練明顯看出國際成績的進步。第貳章學理基礎:體操運動有90﹪能量來自於磷化物與乳酸系統,因此訓練時須針對此能量系統訓練。在心理技能屬性方面,鞍馬屬於系列性及內在閉鎖性的運動項目。在體能訓練部分以高強性間歇訓練來提升磷化物與乳酸代謝混合型系統為一種有效訓練方法。心理訓練部分則包括意像訓練、建立例行性動作、放鬆訓練、負面思考控制訓練等。技術訓練部分為單個動作、聯合動作和成套動作訓練等方法。第参章訓練及參賽計畫:本訓練計畫是以單峰週期結構來劃分,在訓練計畫安排前需針對內外部環境進行S.W.O.T分析及訓練特殊性分析後才擬定訓練計畫。訓練安排透過體能、心理、技術檢測後在第二階段週期規劃訓練內容方向如下:體能部分需提升專項體能如鞍馬馬圈圈數,心理部分需在負面思考控制、干擾控制上利用心理訓練技巧來加強不足的地方,技術部份:在2010年4月開完刀後有四個月沒有技術訓練,因此需特別加強所有單動作的恢復速度。在參賽計畫安排上從主要比賽(2011全大運)出發至結束時間共七天,期間安排了一天一般訓練,一天賽台訓練,兩 天比賽調整訓練,三天比賽。第肆章訓練及參賽結果與建議:訓練階段特殊準備期Ⅱ因左肩恢復不如預期,檢討原因此階段考上敦化國小專任體操教練,訓練作息改變導致身體疲勞無法恢復,賽前又因隊友凃育辰受傷臨時補上缺席項目,在眾多突發狀況以致體能無法調整到巔峰,最後得分12.65分第二名作收。建議:選拔部分協會應儘早確認選拔日期,訓練部分應加倍準備體能訓練以備臨時狀況的發生,參賽部分應將各種影響比賽的因素降到最低,以增加最後獲勝的機會。
  • Item
    複合式訓練對大專公開組競技體操選手原地前空翻表現之影響
    (2013) 簡偉翔; Chien Wei-hsiang
    目的:探討三種訓練方式(複合式訓練、增強式訓練與控制組)對原地前空翻動作表現及下肢垂直跳力量與高度之差異。方法:本研究以18名大專公開組體操選手為受試對象,分為複合式訓練組、增強式訓練組與控制組進行,每週兩次維持八週之訓練。在訓練前、後檢測原地前空翻動作表現(空翻高度、落地角度與動作得分)及下肢垂直跳力量與高度表現,並以獨立樣本單因子變異數進行三組進步率之統計與相依樣本t考驗分別進行考驗比較(α=. 05)。結果:藉由複合式訓練後空翻高度訓練前後有36.97%的進步、落地角度訓練前後有9.09%的進步及CMJ高度訓練前後有19.90%進步;增強式訓練後空翻高度訓練前後有36.85%進步。三組訓練後各項檢測數據接未達顯著差異。結論:本研究中發現介入八週複合式訓練對於公開大專組體操選手的前空翻表現雖有提升但並無效果。 關鍵詞:體操、基本動作、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