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98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視覺化程式語言學習工具感知對台灣中學生學習動機影響之研究
    (2023) 官靖瑜; Kuan, Jing-Yu
    近幾年,資訊科技正迅速發展,已與人類生活各方面事事交織習習相關。台灣現行課綱中,「資訊科技科」亦是以運算思維與邏輯思考為主軸,透過資訊科學相關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培養系統化思考、邏輯思考等運算思維,增進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團隊合作及創新思考能力。程式編寫上,多數視覺化工具製作在感知方面頗為相似,具有直接性、明確性、具體性和即時視覺反饋等特徵,以及能在市面上多數手機、平板電腦上使用,讓程式編寫更為簡單、方便。而對於數位學習的研究,目前研究大多依舊是關注結果,較少探討學習工具感知與學習動機的相關研究。因此,本研究希望透過研究了解,教學上常見的視覺化程式語言學習工具感知,與學生學習動機的相關性。結果顯示,曾使用過視覺化程式語言工具的台灣中學生,對於視覺化程式語言學習工具感知,在學習動機上多數呈現中度相關,且為正向結果。尤其以操作環境這項感知相關性最高,作品呈現次之,最後為程式編寫。
  • Item
    以FaceBook進行兒童英文課後輔導之研究
    (2011) 王勁文; CHIN-WEN WANG
    今天台灣英文教育環境仍面臨許多困境,包含學習環境的限制,使學生接觸英文的時間相當短暫,僅限於課堂活動的時間,利用網路平台增加學生學習英文的時間已經成為未來的教學趨勢,而諸多研究發現利用網路合作學習及網路輔導學習對於提升學生之學習動機皆有明顯的成效,所以本研究以網路社群平台-Facebook作為研究的工具,而英文輔導教學活動以Mazman and Usluel(2010)提出的Facebook教育功能:溝通、合作、分享做為設計課程活動的理論。   本研究目的主要有三:了解使用Facebook應用於教育的情況,透過實證了解學習者使用Facebook的學習動機,探討實施Facebook輔導教學的學習成效。研究方法採取準實驗研究法設計。研究對象為某連鎖補習班六十位學生,細分為兩組,各為三十人。研究時間為期六週。研究工具包括英文成效測驗卷、學生學習動機問卷、英文輔導學習之教案與教材。資料處理與分析採量化的方式,本研究分別在教學後,兩組學生進行英文學習動機量表的問卷調查與英文成效測驗。並於課程實施後將學習動機量表、成效測驗之總分,以SPSS軟體進行處理,研究結果顯示出透過Facebook學習後,學習情況分析結果,外在學習動機的影響高於內在學習動機,而在學習成效上Facebook輔導組也顯著優於傳統教室輔導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