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98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5 of 5
  • Item
    視覺化程式語言學習工具感知對台灣中學生學習動機影響之研究
    (2023) 官靖瑜; Kuan, Jing-Yu
    近幾年,資訊科技正迅速發展,已與人類生活各方面事事交織習習相關。台灣現行課綱中,「資訊科技科」亦是以運算思維與邏輯思考為主軸,透過資訊科學相關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培養系統化思考、邏輯思考等運算思維,增進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團隊合作及創新思考能力。程式編寫上,多數視覺化工具製作在感知方面頗為相似,具有直接性、明確性、具體性和即時視覺反饋等特徵,以及能在市面上多數手機、平板電腦上使用,讓程式編寫更為簡單、方便。而對於數位學習的研究,目前研究大多依舊是關注結果,較少探討學習工具感知與學習動機的相關研究。因此,本研究希望透過研究了解,教學上常見的視覺化程式語言學習工具感知,與學生學習動機的相關性。結果顯示,曾使用過視覺化程式語言工具的台灣中學生,對於視覺化程式語言學習工具感知,在學習動機上多數呈現中度相關,且為正向結果。尤其以操作環境這項感知相關性最高,作品呈現次之,最後為程式編寫。
  • Item
    影響科技校院使用線上教學進行實作導向課程之學習動機因素研究
    (2022) 林庭卉; Lin, Ting-Hui
    因應全球疫情的發展,線上教學(online learning)成為維持社會學習量能的最重要方法。然而面對線上教學,仍有許多值得探究的元素。而在過去針對線上教學與學習動機(learning motivation)之研究不在少數,然本研究旨在探討科技校院(technology university)學生使用線上教學進行實作導向課程(practice-oriented course)時,影響其學習動機之因素。透過設計教學活動並透過文獻探討改編設計之「線上教學之學習動機調查問卷」進行學習動機調查,共計34份研究對象之資料回收,為高雄市某科技大學設計相關科系之學生。最終所得結論歸納於下:一、線上教學在臺灣已進入逐漸成熟的階段。從相關政策到如今推動各級學校將線上教學融合於教學中,而本研究也藉由實施教學活動的方式發現科技校院中的線上教學也因為疫情影響有更多利用,且透過問卷回應資料,得出學生學習動機為3.566分,屬中上數值,可見線上教學可能成為未來教學的常態模式。二、本研究認為影響科技校院使用線上教學的因素不在少數,根據文獻探討及實地教學活動整理出以下幾點:(1)學習者個人動機、(2)課程設計、(3)教材使用、(4)學習成效考量、(5)教學互動性、(6)線上教學使用熟悉程度、(7)裝置使用技術以及(8)教師等。三、本研究整理影響線上教學學習動機的因素有:(1)內在價值、(2)外在價值、(3)任務價值、(4)期望成功、(5)自我效能、(6)認知導向、(7)情感導向。由上述因素學習者更能評估課程對於自身之價值,以及自身對己的期待能夠在當中學習到多少,最後考量對於課程的興趣程度,方能綜合評估學習者使用線上教學之學習動機。
  • Item
    以FaceBook進行兒童英文課後輔導之研究
    (2011) 王勁文; CHIN-WEN WANG
    今天台灣英文教育環境仍面臨許多困境,包含學習環境的限制,使學生接觸英文的時間相當短暫,僅限於課堂活動的時間,利用網路平台增加學生學習英文的時間已經成為未來的教學趨勢,而諸多研究發現利用網路合作學習及網路輔導學習對於提升學生之學習動機皆有明顯的成效,所以本研究以網路社群平台-Facebook作為研究的工具,而英文輔導教學活動以Mazman and Usluel(2010)提出的Facebook教育功能:溝通、合作、分享做為設計課程活動的理論。   本研究目的主要有三:了解使用Facebook應用於教育的情況,透過實證了解學習者使用Facebook的學習動機,探討實施Facebook輔導教學的學習成效。研究方法採取準實驗研究法設計。研究對象為某連鎖補習班六十位學生,細分為兩組,各為三十人。研究時間為期六週。研究工具包括英文成效測驗卷、學生學習動機問卷、英文輔導學習之教案與教材。資料處理與分析採量化的方式,本研究分別在教學後,兩組學生進行英文學習動機量表的問卷調查與英文成效測驗。並於課程實施後將學習動機量表、成效測驗之總分,以SPSS軟體進行處理,研究結果顯示出透過Facebook學習後,學習情況分析結果,外在學習動機的影響高於內在學習動機,而在學習成效上Facebook輔導組也顯著優於傳統教室輔導組。
  • Item
    以Google SketchUp進行國中正投影圖學學習成效之研究
    (2012) 楊志偉
    本研究旨在探討於國中生活科技圖學課程之正投影單元中,以Google SketchUp進行資訊融入教學後,以教學實驗的方式,探討比較不同教學方式下學生之學習結果。研究以前、後測準實驗研究設計,以國中一年級(七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實驗組與對照組都在電腦教室進行教學,二組都以電腦操作和觀察Google SketchUp建立的3D模型,實驗組並教授如何使用Google SketchUp來建立3D模型,對照組則照一般圖學教學方式進行。比較在不同教學方式下對於學習動機、學習成就、與空間能力測驗表現之差異。 研究結果主要發現: 一、在學習動機方面,實驗組的學習動機高於對照組。男生的學習動機高於女生。 二、在製圖測驗與空間能力測驗方面,兩組沒有顯著差異。但不同空間能力與不同資訊能力之間有顯著差異。 三、二組的空間能力前、後測有顯著差異,學習正投影製圖能有效提昇空間能力。 由研究結果得到以下結論,在電腦教室使用Google SketchUp進行正投影圖學教學能有效提昇學生的學習動機及空間能力。空間能力和資訊能力是影響學習正投影圖學課程的重要因素。
  • Item
    網路2.0合作學習對國小高年級學童學習效果之研究
    (2011) 陳軒德
    本研究旨在探究網路2.0合作學習對國小高年級學童學習之影響。具體而言,本研究目的為探討「網路2.0合作學習」是否較「講述式教學」及「傳統STAD合作學習」有助於提升高年級學童的修辭格辨別能力與增強其學習動機。本研究採準實驗法,以台北縣某國小六年級三班共106位學童為實驗對象,進行為期九週之實驗教學。自變項為「教學策略」與「能力水準」;依變項為國語「修辭格辨別能力」與「學習動機」。研究工具包括「國小高年級修辭格辨別能力測驗」與「國小高年級生學習動機量表」。根據研究結果顯示:整體而言,接受不同「教學策略」,對學童在「修辭格辨別能力」測驗與「學習動機」上皆達顯著差異。而接受不同「教學策略」,對國語科不同「能力水準」之學童在「修辭格辨別能力」測驗上產生交互作用,但於「學習動機」上卻沒有交互作用。進一步討論得知:「網路2.0合作學習」策略對於學童之學習成效及學習動機皆有顯著的提升效用,且不論對高、低能力水準之學童均有明顯之助益;而「傳統STAD合作學習」策略不論就學童之學習成效或學習動機而言,表現僅略優於「講述式教學」策略,但並無達到統計上的顯著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