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數學教育期刊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201
Browse
Item 數學系學生對函數極限的錯誤認知與解題困境(台灣數學教育學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數學系共同發行, 2021-10-??) 張子貴; Tzu-Kuei Chang本研究的主要目的為探討數學系學生在微積分中對函數極限的錯誤認知與解題困境,以提供微積分教師在教學設計上的參考。本研究採用調查研究法,以自編的「函數極限測驗卷」為研究工具,對兩所國立大學修讀應用數學系微積分(一)的111位學生進行調查,分析學生的解題類型、錯誤認知與解題困境。研究結果發現:一、一半的學生無法正確描述函數極限的直觀意義與精確定義;二、學生未能理解函數極限的運算符號及使用極限計算法則的前提;三、學生無法釐清極限值、函數值與連續之間的關係;四、當函數含有根式、絕對值或有界的週期函數時,學生對計算函數的極限有困難。五、多數學生無法利用極限的精確定義證明線型函數的極限。最後依據研究結果,對微積分教學與研究提出一些建議。Item 翻轉學習在大學微積分課程之實現與初探(台灣數學教育學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數學系共同發行, 2016-10-??) 張其棟; 楊晉民; Chi-Tung Chang; Jinn-Min Yang翻轉教室(flipped classroom)的教學模式儼然成為近年來教學改革重要的方向與理念,其主要概念是將教室內教師講解和教室外學生作業兩者翻轉。學生課前在家收看教師預錄或指定之教學影片,在教室進行問題探討、作業解題或致力於較高階之批判性思考活動,以增加學生在教室內主動學習、參與或同儕合作學習的機會。本研究旨在進行翻轉學習在大學微積分課程之研究,選定某大學一年級72位學生之微積分課程進行翻轉教學,透過探究學生在課程相關表現,冀能提供有意進行微積分翻轉教學教師參考。選定之微積分教材內容涵蓋曲線下面積、微積分基本定理和代換積分等概念,教材編撰依據認知負荷理論和多媒體學習認知理論,教學活動設計採學生中心進行設計,以讓學生確實觀看影片、增加課程參與、善盡個人責任等方向設計。研究工具採用課間形成性評量、分組合作評量和自編問卷探究學生對於微積分的學習結果和學習態度。研究結果顯示本研究所規劃之教學活動,學生在問卷分數和開放性問題質性描述部分都給予正向的肯定。大部分的學生形成性評量成績到後期亦有穩定的發展。隨著學生越來越瞭解課程實施方式,參與程度也逐步升高,在分組活動中對於同儕互動、團體榮譽等方面也更能夠認真看待自己應負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