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大學報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69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8 of 8
  • Item
    論意象組織之基本類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發展處, 2008-07-??) 陳滿銘; Man-Ming Chen
    一篇辭章之內涵,如著眼於「意象」,則它是由「意象」之形成、表現、組織與統合等層層疊合而成。即以其篇章組織來說,涉及的就是「章法」,而「章法」,簡言之,乃梳理內容「本末先後」之邏輯規律或模式;如鎖定「意」與「象」之「二元」,單單就其「本末先後」來看,既有「移位」的「先意後象」與「先象後意」,也有「轉位」的「意、象、意」與「象、意、象」。本文即聚焦於此,先探討其相關理論,再觀察其辭章現象,然後凸顯其美感效果,以見出意象組織「基本類型」之究竟。
  • Item
    「論語」「天生德於予」辨析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發展處, 2002-10-??) 陳滿銘; Man-Ming Chen
    自古以來,對孔子「天生德於予」的這一句話,時有一些不盡相同的理解。究竟這所謂之「德」,是指內在的本質,還是指外在的行為?而與「性」的關係又如何?再者,這「天生德於予」這句話,與《中庸》「天命之謂性」之間,是否有著關聯?諸如此類之疑問,始終沒有切確之答案。本文即針對這些問題,試著先探析《論語》中「德」與「性」的關係,然後從孔子之仁知(智)觀與《中庸》之誠明說切入,作進一層探討,得出初步結論,以為「天生德於予」的「德」,該等同於「性」,而這句話應是《中庸》「天命之謂性」之所本,從而為《中庸》思想源自於孔子之說法,提供另一有力證明。
  • Item
    章法的「移位」、「轉位」結構論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發展處, 2004-10-??) 陳滿銘; Man-Ming Chen
    章法結構是先由其移位、轉位而形成節奏,再由各個節奏層層串聯而形成一篇韻律的。  大致說來,節奏乃由局部而整體地層層疊合成為一篇韻律,再加上章法各結構本身的毗剛或毗柔屬性,即可大致可解釋一篇風格所以形成之原因,而這種歷程,可約略由章法之「多、二、一(0)」結構加以考察。就在此「多、二、一(0)」的諸多結構中,必有其核心結構,它一定落在一篇辭章之主體所在,也就是最能凸顯「主旨」的部分,以牢籠整個篇章,可以說乃關鍵性之「二」,一面徹下以統合「多」(結構與節奏),一面徹上以歸根於「一(0)」(主旨、韻律與風格等),發揮徹上徹下之功用。因此,理清核心與輔助結構,考察其移位、轉位之情形,則章法結構所造成之節奏、韻律與風格等,就可以大致掌握。本文即以移位、轉位為範圍,先探討其哲學義涵,再探討它們在「多、二、一(0)」結構的作用,從而嘗試作美學上之詮釋,以見移位、轉位在章法結構中的重要性。
  • Item
    論「多」、「二」、「一(0)」的螺旋結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發展處, 2003-07-??) 陳滿銘; Man-Ming Chen
    在哲學或美學上,對所謂「對立的統一」、「多樣的統一」之概念,都非常重視,一向被目為最重要的變化規律或審美原則,而它也確實可以解釋很多哲學或美學現象。不過,「對立的統一」,指的只是「一」與「二」,而「多樣的統一」指的則是「多」與「一」。這樣分別著眼於局部來說,雖凸顯出焦點之所在,卻往往讓人忽略了一體性之完整結構。因此本文試從《周易》(含《易傳》)與《老子》等古籍中,捨異求同,不但由「有象」而「無象」,找出「多、二、一(0)」之逆向結構;也由「無象」而「有象」,尋得「(0)一、二、多」之順向結構;並且透過《老子》「反者道之動」(四十章)、「凡物芸芸,各復歸其根」(十六章)與《周易﹒序卦》「既濟」而「未濟」之說,將順、逆向結構不僅前後連接在一起,更形成循環不息的螺旋結構,並特別凸顯出「二」(陰陽、剛柔)的居間功能,與「(0)」的根源力量,以呈現中國宇宙人生觀之精微奧妙。
  • Item
    論章法「多、二、一(0)」的核心結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發展處, 2003-12-??) 陳滿銘; Man-Ming Chen
    章法與章法結構,是完全建立在「陰陽二元對待」的基礎之上的。而「陰陽二元對待」又是宇宙創生、含容萬物的根本規律。以這種規律來觀察宇宙創生、含容萬物的歷程,可以用「多」、「二」、「一(0)」的螺旋結構加以概括。因此章法也對應於此,形成這種結構:若從創作面看,形成的是「一(0)、二、多」的順向結構;若就鑑賞面看,形成的是「多、二、一(0)」的逆向結構。其中的「多」,主要是指各個輔助結構;「二」主要是指核心結構;「一(0)」是指一篇辭章之主旨與所形成之風格、韻律等。其中核心結構(「二」),因居於「陰陽二元對待」之樞紐地位,既可徹上歸於「一(0)」,又可徹下統合「多」(輔助結構),地位十分重要。本文即著眼於此,探討章法核心結構之形成、認定及其與美感之關係,以見核心結構在一篇辭章中的重要功能。
  • Item
    辭章意象論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發展處, 2005-04-??) 陳滿銘; Man-Ming Chen
    文學上的「意象」,含「物」與「事」兩種;而通常,則只多著眼於個別之「物」,如竹意象、月意象等;卻很少涉及「事」,如離別意象、隱逸意象等;但這些都只限於狹義一面而已。本文則試圖由此擴大到廣義之意象,依形象、邏輯與綜合思維之不同,分意象之形成、表現、組織、統合等四層,來探討它和辭章之內涵以及「多」、「二」、「一(0)」結構的一體性,由此可清楚地發現辭章以「意象」(含廣義與狹義)為主體,脫離了「意象」就不成辭章,以見辭章與意象密不可分的關係。
  • Item
    意、象形質同構類型論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發展處, 2009-03-??) 陳滿銘
    辭章之四大要素為「情」、「理」、「景(物)」、「事」,其中「情」與「理」為「意」;「景(物)」與「事」為「象」。而「意」與「象」之所以能互動,自來雖有「移情」、「投射」之理論加以解釋,卻不夠圓滿,於是有「格式塔」心理學派「異質同構」或「同形說」之出現。因此,特參酌這種學說,分別就意象互動之理論基礎、類型及其美學詮釋,進行延伸探討,並特別將其類型,依據辭章四大要素之連結,除了就個別意象由「異質同構」推擴至「同質同構」外,再就整體意象拓大到「異形同構」與「同形同構」加以論證,這樣顯然較能周遍地呈現意象互動之各個面向。
  • Item
    論辭章之聯貫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發展處, 2010-03-??) 陳滿銘
    一篇辭章是由「意」(情、理)與「象」(事、物﹝景﹞)融鑄而成的。其中不僅「意」與「象」本身形成「二元對待」,即「意」與「意」或「象」與「象」之間,也形成「二元對待」。就在這「二元」之間,往往是要加以聯貫的,而其整體(即全篇之情、理與事、物﹝景﹞),更要藉「層次邏輯系統」或「多」、「二」、「一(0)」螺旋結構,以形成其嚴密組織。以此切入探討辭章聯貫,約可分為兩種類型:一是有形的,用詞、句、節、段作上下意象之接榫,稱基本聯貫;一是無形的,藉個別意象作為局部之呼應,或以邏輯逐層形成整體之結構,稱藝術聯貫。辭章有此無形與有形之兩大聯貫類型,自然能將個別意象串聯成整體意象,以有效凸顯一篇之主旨、風格或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