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大學報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69
Browse
1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國民中小學體罰問題之調查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發展處, 1991-06-??) 陳榮華; 林坤燦本研究旨在調查近年來國民小學教師、學生及家長對體罰問題的看法,以及在中小學實施體罰的現況資料,並參酌英美等先進國家所採行的合理體罰方式之實施成效,提出因應措施,以供教育行政主管做決策之參考。本研究調查對象係為台灣地區各國民中小學52所學校教師2191人、家長1312人、及學生6941 人。調查表分為教師用、家長用、及學生用三種。調查項目包括:實施體罰的原因、方式、次數與效果、體罰後師生的反應與心態、以及實施合理體罰的內涵及限制條件等。本調查結果顯示:1.在認知上,多數教師、家長及學生都認為「獎懲並用」及「勸導善誘」的方式,最能改正學生的不良行為與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 2.唯在實際行動上,約有87.2的老師,承認曾經在一個學期內體罰學生一次或以上,更有92.8的學生表示曾受體罰,其中尚有23的學生在一個學期內就受體罰5至10次。3.有一部份教師出(45.7)、家長(55.6)及學生(42.9)表示家長曾要求教師體罰其子女,而一般教師最常用採用的體罰方式依序為「打手心」、「罰站」、「打臀部」、「罰勞動服務」、與「半蹲」等等。4.絕大多數的教師(95.5)、家長(90.1)、及學生(79.9)認為只要不造成傷害,適度的體罰是可以容許的。5.倘若允許適度體罰,多數受訪者贊同應由導師執行體罰最適當,所採用的體罰方式底限於「打手心」、「罰站」、與「罰勞動服務」等等。6.適度體罰的實施原則有:需先行警告再體罰、說明被罰理由、依個別犯錯輕重決定是否徵求家長同意、需建立被罰學生的申訴管道等。綜合上述調查結果,並參考英美等先進國家實施合理體罰的辦法,本研究人員提出近程、中程、及長程三個因應方案,做為解決我國中小學體罰問題爭議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