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著作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8999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50
  • Item
    健康體能的理論與實際
    (臺北市:漢文書店。, 1997-05-01) 方進隆
  • Item
    運動與健康 : 減肥健身與疾病的運動處方
    (臺北市:漢文書店。, 1991-05-01) 方進隆
  • Item
    中年慢跑者與無規律運動者健康體能和危險因子之比較研究
    (1994/08-1995/07) 方進隆
    現代社會人類生活與工作壓力日增,能量攝 取有過剩現象,如無良好生活方式,中年後身體 功能會急劇衰退,較易導致肥胖或增加心血管 疾病之危險因子,而罹患慢性疾病(像高血壓、 心臟病和糖尿病等).相關研究顯示國人規律運 動人口不多約25%,而以中年人最少;因此中年人 之健康體能(心肺功能、肌肉適能、柔軟度、 健康體能)和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血脂肪、血 壓和血糖等)是否會因缺乏規律運動或減少身 體活動量而有明顯的變化,值得相關單位的重 視.慢跑被認為是最有益身心的有氧運動,經常 規律之慢跑者是否有較佳的健康體能狀況和較 低慢性疾病罹患率亦值得進一步之探討.本研 究旨在比較有規律慢跑與無規律運動中年男子 之身體活動量、健康體能和血脂肪(膽固醇、 高低密度脂蛋白等)、血糖、血壓等危險因子 之差異,並比較了二組間慢性疾病罹患率之差 異.研究過程將隨機選取參加長距離路跑賽之 規律慢跑者和無規律運動之中年各600名為問卷 對象,調查平常運動、身體活動量和慢性疾病 等資料,而以羅吉斯複迴歸模型(Multiple logic regression model)分析,並由二組回函受試者中各選取40名,接受健康體能、血液分析和血壓測量, 所得資料以獨立-t考驗比較分析.
  • Item
    大專概念導向的體適能教學
    (中華民國體育學會, 1999-06-01) 方進隆
    本文主要是提供個人從事體適能教學的經驗和國外體適能導向教學的成功案例, 以及規劃體適能教育課程時要考慮到的原則和要素,作為和同好及體適能相關從 業人員共同分享,並期盼能引發大家對體適能教學更有信心、更有靈感、更有生 命力。
  • Item
    體適能推展策略與未來研究方向
    (中華民國體育學會, 1998-12-01) 方進隆
    體適能是所有活動的基礎,包括工作,學習與生活中的必要活動。它也影響身心 健康、生活品質與自我成長,每個人在人生不同階段都要擁有理想的體能。學生時代是養成 良好習慣(包括規律運動)和鍛鍊體能最佳時機。透過體育教學或體適能的推展策略要全面 妥善加以規劃和安排,使其達到最好的教育效果,經由政策形成、推展策略和介入等觀念引 導出未來研究的方向,藉助體育教師永續的教育熱心、愛心與耐心,使體育教學正常化、專 業化、人性化、同時不斷的研究學習,將心得與結果應用於教學、訓練、服務與指導之中。
  • Item
    國中學生身體活動量與體適能相關因素研究
    (中華民國體育學會, 1998-07-01) 李彩華; 方進隆
    本研究以台北市八所國民中學學生為母群,採分層抽樣,共得有效樣本 676名,參加體能檢測與問卷調查,體能測試項目有:(一)身體質量指數,(二)一 分鐘仰臥起坐,(三)坐姿體前彎,(四)心肺耐力(男生1600公尺、女生800公尺 跑走)。本研究將所獲得的資料與活動量值以單因子變異數、積差相關與逐步 迴歸分析處理,結果發現(一)身體活動量因性別、年級等個人因素而有顯著的 差異,男生顯著高於女生:一年級與二年級皆高於三年級。(二)台北市國中學生 在假日所從事的中重度身體活動頻率較平時多,且以(壘)球、排球、桌球、 保齡球、騎腳踏車等的休閒活動居多。(三)身體活動量與運動社會支持、運動自 我效能、健康體適能因素呈顯著正相關,顯示增君運動社會支持及自我效能對 身體活動量的提昇有很大的助益。(四)身體活動量可由性別、年級、社會支持、 自我效能、有無規律運動來預測,並可解釋23.8%的變異量,其中以性別最 具預測力。 根據本研究結果,適度增加學生之社會支持及運動自我效能有助於學生身 體活動量的提昇,且不論是休閒或星期假日時的各類身體活動參與亦能有效增 加活動量與健康體適能。因此,建議教育單位可由建立健康體觀念、加強學 生社會學習與規律性的身體活動以及多鼓勵女學生於學校內及休閒時各種身體 活動的參與,以達到降低慢性疾病與增加健康體能之重要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