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著作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8999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6 of 6
  • Item
    以城市行銷策略分析臺灣路跑賽事發展
    (一森國際有限公司, 2015-06-01) 黃弘欽; 何信弘; 張少熙
    本文擬針對臺灣歷年來各市政單位辦理路跑活動之情形分析路跑活動與城市行銷之結合所產生之正面、反面效益,透過分析相關文獻,試圖找出臺灣舉辦路跑活動的重要城市行銷策略之關鍵因素,本文以Kotler所提出的城市行銷策略四大策略中的形象行銷、吸引力行銷、基礎建設行銷及人員行銷等四個層面進一步分析探究。路跑活動確實是良好的城市行銷媒介且具有提高市政單位形象、增加參與人數、活化公共空間使用率、凝聚城市認同感以及帶動地方經濟發展等具體效益,但其具體效益的評估仍未有一致、公允的標準,未來如何建立一套符合主辦單位需求的成效評估標準,更有待後續研究進一步深入探討。
  • Item
    企業員工休閒運動參與對工作壓力與職業倦怠之研究
    (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觀光管理系, 2009-10-01) 黎萬錩; 張少熙
    本研究旨在瞭解企業員工休閒運動參與、工作壓力與職業倦怠之情形,研究者以A公司員工為研究對象,採問卷調查法進行全面普查,並以「企業員工休閒運動參與對工作壓力與職業倦怠之調查問卷」進行調查,共得有效問卷445份,採用描述性統計、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皮爾森積差相關進行資料處理,主要研究發現如下:一、員工休閒運動以每週參與次數「1~2次」,參與地點「自家」和參與同伴為「家人」的比例最高。二、員工工作壓力在四個構面上,以壓力程度排列依序為工作負荷、技術低度使用、角色模糊與角色衝突。三、員工職業倦怠在三個構面上,以倦怠程度排列依序為情緒耗竭、缺乏情感與成就低落。四、不同的休閒運動參與「次數」、「地點」與「同伴」在工作壓力達到顯著差異;而不同的休閒運動參與「次數」與「同伴」在職業倦怠也達到顯著差異。五、工作壓力與職業倦怠各因素構面皆呈現正相關情形,其中又以「角色模糊」與「缺乏情感」之間的相關值最高。本研究依據研究發現提出相關建議,以期望企業主能重視員工休閒運動,並做為未來企業推廣休閒運動的參考依據。
  • Item
    臺北市青少年參與休閒運動傾向之調查研究
    (中華民國體育學會, 2005-06-01) 張少熙; 梁伊傑
  • Item
    國小學童體育學習成就與休閒運動參與動機之研究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體育學系, 2007-12-01) 陳民修; 張少熙
    本研究旨在瞭解桃園地區國小五、六年級學童,在不同背景變項的影響下,與體育學習成就、休閒運動參與動機之現況、差異與相關情形;研究之結果期能提供給國小教師教材編寫的方向、課程設計與活動舉辦之參考,使體育教學對學生的運動休閒生活有更多的助益。研究方法以改編之五點計分量表問卷為研究工具,共發放616份問卷,其中有效問卷556份。資料分析處理採用描述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雪費法事後比較與皮爾遜積差相關分析。結果發現桃園地區國小學童在不同背景變項之國小學童在體育學習成就之差異情形中,僅體育課程滿意度對體育學習成就所有構面達顯著性差異;性別對成就動機構面、體育課程滿意度對休閒運動參與動機所有構面達顯著性差異;學童在體育學習成就與休閒運動參與動機達高度相關。結論:國小學童在體育課程中所獲得運動情意方面的成就,是影響學童參與休閒運動動機同儕情誼中的一個重要因素,且體育學習成就整體得分愈高,對於休閒運動參與的整體動機也會愈高。
  • Item
    愉悅的逾越者-跨性別族群運動參與行為之探索與模式建構
    (2009/08-2010/07) 鄭志富
    在現代社會中,性別的認同不只是侷限在傳統的生理性別認同,心理上的性別認 同也成為關注的焦點。自1973 年美國精神醫學會(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宣佈將同性戀從心理異常名單中移除後,同志族群在社會化、組織化及AIDS 恐懼的 蹂躝之下,尋求一個更健康、更全方面生活方式的聲音在同志社群中引起熱烈的迴響。 在臺灣方面,1990 年後,針對同志的休閒運動組織、體適能中心、休閒活動相關產業 便因而蓬勃發展,且參與人口呈現爆炸性的成長。但在現今強調多元性別社會的口號 中,性別學術界對運動場域中的跨性別現象卻甚少著墨,而運動學術界對跨性別議題 的探討與研究則又更少。是以本研究擬編製「女同志休閒運動參與行為模式建構調查 問卷」,以便利抽樣調查、滾雪球樣本調查與電子網路問卷調查方式進行資料收集, 俾以建構女同志休閒運動參與模式。再依所建構之模式,以深度訪談、田野調查方式 深入探討女同志之運動社群文化的形成與影響。進一步再參考此模式之架構與影響變 項,結合跨性別相關文獻的蒐整與田野觀察及深度訪談,再現跨性別社群在休閒運動 領域中之生命經驗。 期望透過本研究讓社會異/同之間能有更直接且深入的了解與交流互動外,亦能提 供未來面對休閒運動場域中諸多跨性別族群時,提供有效參與策略,並透過休閒運動 來連結與對話,讓這群在社會邊緣的異質空間中愉悅的逾越者,有一個對多元性別更 尊重、更友善之運動場域與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