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95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中文形容詞呈現之性別概念
    (2008) 張建斌; Chien-Pin Chang
    在中文裡,當帶有某種性別特徵之詞素與其他字結合為複合詞,此複合詞通常帶有此性別特徵。但事實上,部份複合詞並非如此呈現。此論文旨在探討此種中文複合形容詞中所呈現之不對稱現象與其所代表之意涵。此研究選擇「狂」、「豪」、「柔」、「溫」、「正」五個詞素所構成之二十三個複合形容詞作為研究對象。研究結合了語料庫與問卷兩種方法,同時採用此兩種方法使得研究更為全面性。 此研究選擇網路作為語料庫來源,Google則為語料蒐集之工具。複合形容詞與男性或者女性共現之語料(共蒐集690筆)為語料庫研究分析對象。此外,共有108名男性與127名女性參與問卷研究。根據年齡,受試者之後也被區分為兩組。受試者在問卷的三個部份中,分別被要求判斷每個複合形容詞之性別連結偏向、表達對於複合形容詞之感受程度、提供這些複合形容詞之代表人物。 語料庫研究之結果發現,複合形容詞之性別偏向可能受到多種原因影響,例如形容詞本身之語義偏向、網路及媒體之影響、社會風氣之改變。另外,傾向女性之複合形容詞時常帶有負面意涵。相同的複合形容詞與男性或女性連結,亦可能產生不同的意涵。這些結果某種程度上反映出一般人所抱持之刻版印象。 在問卷方面,結果顯示刻板印象仍深入影響人們對複合形容詞之看法。對於複合形容詞與性別之連結,女性與年輕人看法較顯彈性。另外受試者大多偏好男性傾向之複合形容詞與排斥女性傾向之複合形容詞。然而,女性雖排斥女性傾向形容詞,但對此類形容詞接受度仍較高。此現象亦反映了女性在語言中的弱勢地位。問卷中不同年齡層之受試者選擇偏好亦有其差異,而此差異也反映了某種程度之社會變遷。在代表人物部份,女性受試者較常為某些被偏好的男性傾向複合形容詞提供女性作為代表人物;兩年齡層相互比較亦可發現男女意象之改變。比較兩種研究方法結果顯示網路與大眾媒體可能是造成兩種研究結果差異之主因。 期望藉由中文複合形容詞與男女之共現研究,我們能更深入的探知詞義反映社會價值之現象。
  • Item
    台灣高中生英文寫作中分詞構句之篇章分析
    (2009) 劉盈秀; Ying-Hsiu Liu
    分詞構句此一句型向來是台灣高中英語課程的教學重點之一,然而討論分詞構句如何應用於高中生英文作文當中的研究卻是付之闕如。有鑑於此,本研究旨在探討177位台灣高中生英文作文中分詞構句的使用。研究語料來自於受試者根據一幅連環圖畫寫成之英文作文,另外本研究蒐集23位美語母語人士針對同一幅連環圖畫所寫之作文,作為研究分析之參照。透過質性分析,本研究的主要重點有三:(1) 比較台灣高中英語學習者與美語母語人士使用之分詞構句的頻率(frequency)差異;(2) 探討台灣英語學習者使用的分詞構句所代表的語意關係(semantic relations);(3) 就結構(form)與功能(function)層面,對台灣英語學習者使用之分詞構句進行錯誤分析(error analysis)。 研究結果顯示台灣高中生在作文中使用的分詞構句頻率高於美語母語人士,推測為高中英語課程中針對此句型之密集教學與句型練習之影響。另外語意分析的結果顯示台灣高中生使用之分詞構句與美語母語人士類似,大部份均為較不明確之語意關係(less informative relations),而較明確之語意關係(more informative relations)則少見。此外,錯誤分析的結果指出台灣高中生─不管程度高低─在此句型的使用上均有嚴重的問題,特別是在句型的功能方面,包括:(1) 誤用分詞構句去連結邏輯關係疏遠的命題,以及未能正確發揮分詞構句的背景功能(backgroundiung function)。(2) 錯誤的訊息排列順序(ordering distribution)。除此之外,不同程度學生所犯的錯誤之分析結果顯示,雖然功能方面的錯誤對各個程度的學生均為最大的問題,但細分來看程度高與程度低的學生所犯之錯誤仍有不同層面上的差異。 以上發現除了揭露有效的英語句型教學應針對學生的程度差異而適性調整教學重點外,本研究亦就語言學習者的中介語(interlanguage)、教科書上此句型的呈現與語型練習的編排來探討及解釋台灣高中生學習使用分詞構句所犯的錯誤及遭遇的問題。最後文末提出一些教學建議以期改善此句型之文法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