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95
Browse
2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後設語言知識與動機、自制力、自我語言能力評估以及語言成就之關係探究(2009) 林巧婷; Ciao-Ting Lin後設語言知識屬於一種外顯知識,指的是學習者對於目標語言的文法規則及術語等方面的明確認知。後設語言知識對語言學習十分重要,但是如何測量學習者的後設語言知識,以及後設語言知識和學習者的第二語言能力之關係究竟為何,則還沒有定論。目前也鮮少有研究探討後設語言知識和情意因素之間的關係,而大部分與動機相關的研究都著重在動機對於字彙學習以及學習策略的影響。因此,本研究將學習者之第二語言能力分為自我語言能力評估以及實際上的語言成就兩方面,依據文獻研擬了一份後設語言知識試卷,在情意因素方面採用了動機及自制力問卷,旨在探討後設語言知識、動機、自制力以及自我語言能力評估和語言成就之間的關係。 本研究對象為來自中台灣一所女子高中六個班級的279位高二學生。在沒有時間限制的情況下,279位高二學生依序完成試題冊上的題目,包括自我能力評估(聽、說、讀、寫)、自制力問卷、動機問卷(自我效能、內在動機、外在動機、表現取向、精熟取向)、以及後設語言知識測驗。並在收集施測結果之後,進行相關及階層迴歸分析。 研究發現: (一)自我效能、外在動機以及精熟取向對於學習者的自我語言能力評估有顯著影響。(二)後設語言知識、自制力、自我閱讀能力評估、以及內在動機則對語言成就有顯著的影響 (三)自我效能對於自我能力評估的影響力最大,後設語言知識則對語言成就最有預測力。(四)自制力為抑制變項,能使內在動機的預測力由不顯著變為顯著。Item 國中生對英語課本活動喜好之研究(2005) 趙雲華; Yun-hua Chao中文摘要 本論文旨在探討台灣國中生對於英語教科書中的活動喜好,特別針對學生的活動喜好及其與英語學習風格、英語學習動機強度、學習成就及性別間的相關性做進一步的了解。 本研究施測對象為336 名臺北市士林區一所國中二年級的學生。研究方法採量表調查法。除了詢問背景資料外,本問卷含改編自Reid (1987) 的學習知覺風格偏好量表、Gardner (1985)的動機強度問卷、及改編自康軒國中英語第一冊至第四冊的課本活動喜好問卷。問卷的結果採用描述統計、T檢定及變異數分析進行統計分析。研究結果顯示學生的活動喜好與其英語學習風格、英語學習動機強度、學習成就及性別間有顯著相關。在學生喜好的前十項活動方面,學生的活動喜好類型與其學習風格具有一致性。然而在學生最不喜好的十項活動中,活動的施行方式(單獨或分組活動)與活動的難度對學生的活動喜好影響較大。本研究建議教師在設計或施行教學活動前,應先了解學生之學習風格及學習動機強度,以使教學更為有效。此外,施行較為困難的學習活動時,教師應更為注意學生的反應,給予學生詳盡的指導及練習,並減低學生學習的焦慮。教科書編者在設計教科書活動時,也應考慮不同學生的學習風格及動機,並了解教師及學生對課本活動的喜惡,增加學生及教師偏好的活動,並改編學生覺得困難而不喜好、或教師覺得施行上有困難的活動,以使教師在教學上更得心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