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0
Browse
59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國中學生用藥素養教育介入成效研究(2019) 許嘉芬; Hsu, Chia-Fen本研究發展國中學生用藥素養教育課程,並評價教育介入對國中學生用藥知識、用藥態度、用藥效能、用藥素養之影響。採準實驗設計,以新北市某國中三年級學生共約450人為研究對象,實驗組約246人,對照組約204人。研究於108年2月至4月進行,實驗組進行前後測及2堂共90分鐘用藥素養教育課程教學,分別為「單元一:生活藥加分」、「單元二:我藥放好」,對照組只進行前後測,並利用廣義估計方程式(Generalized Estimating Equations)進行分析。 研究結果發現經由用藥素養教育課程教學介入後,能顯著提升學生用藥知識、態度、效能、素養。受試學生表示在遊戲中學習用藥知識是有趣的,願意將所學實際運用於生活中。建議未來可將此教材納入用藥教育課程中,提升學生用藥素養。Item 國中學生交通安全教育介入之成效研究-以台北縣某國中為例(2003) 黃如瑋Item 台中縣某國中學生體重控制行為意圖及其相關因素研究(2003) 蘇玉嬋本研究目的在探討國中生體重控制信念及從事體重控制之行為意圖,並討論應用理性行動理論與自我效能對研究對象從事體重控制行為意圖之適切性。以台中縣某國中九十一學年度第一學期體重正常、過重(含肥胖)的學生為母群體,採取分層隨機集束抽樣方式抽出調查樣本,所完成的有效問卷459份。研究工具為一份結構式問卷,所得資料經分析後,主要研究結果如下: 一、研究對象在未來六週之內進行體重控制之意圖,以有意圖者占大多數(62.3﹪),其次是無意圖者(20.0﹪)。而其中體重肥胖在其組別中體重控制有意圖比例最高(70.4﹪),其次為體重過重(68.6﹪),最少為體重正常(58.8﹪)。 二、研究對象從事體重控制的態度、主觀規範可以有效地解釋行為意圖14.1%的變異量,加上飲食自我效能,則顯著增加對行為意圖8.0%的解釋量,加上運動自我效能,則顯著增加對行為意圖4.5%的解釋量。此四變項共可有效解釋22.9%的變異量。其中態度對行為意圖的影響最大,飲食自我效能次之,接著為主觀規範,運動自我效能影響力最小。 三、研究對象對於從事體重控制之態度與行為信念及結果評價的交乘積和呈顯著正相關;且從事體重控制之主觀規範與規範信念及依從動機的交乘積和也呈現顯著正相關。 四、有/無體重控制意圖之研究對象在行為信念、結果評價、規範信念、依從動機、自我效能上,均有整體性之顯著差異。 五、外在變項「年級」、「體重控制經驗」等二個變項能有限度地直接影響研究對象體重控制意圖,與研究假設不符合,尤以體重控制經驗之影響力最大。 六、研究結果支持理性行動理論整合社會學習理論之自我效能應用於預測從事體重控制之行為意圖。Item 台北縣某國中學生網路交友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2003) 王舒薇在電腦科技普及的今日,網路的使用,儼然是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不論是在蒐集資訊、購物訂位、娛樂休閒、收發訊息上網路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甚至在講求真誠溝通的結交朋友上,兼具神秘與開放的網路特質,更是能滿足許多人們無法在現實生活中實現的理想,因此各式交友網站在短短幾年內如雨後春筍般充斥於各大網站,對人際需求尤其強烈的青少年更是一大吸引力。但在享受網路虛擬世 界的同時,我們不免擔心對判斷力上不成熟的青少年而言,是否會因一時幻想的被滿足而沉溺其中,造成對生活的嚴重干擾?或忽略真正造成此逃避行為背後的真正原因,如低自尊、人際挫折等,而造成問題的延宕影響日後生活。 因此本研究以台北縣某國民中學351名學生為研究對象,採用問卷調查法進行資料收集。主要研究目的如下:(1)了解學生網路交友現況及看法(2)了解學生有無網路交友經驗在人口特性及社會心理特性上的差異(3)了解網路人際關係成癮高危險群與一般使用者及無經驗族在人口特性與社會心理特性上的差異(4)了解人口特性及社會心理特性對網路人際關係成癮之預測力。 研究結果發現:(1)國中生嘗試網路交友之比例約五成以上,以打發時間為主要動機(2)在社會心理特性上,網路交友與否在家庭凝聚力父母支持、手足支持、同儕支持、同儕網路交友經驗、自尊狀況及社會焦慮上上有顯著差異,而在師長支持人際關係上則無顯著差異。(3)網路人際關係成癮高危險群在父母支持、同儕支持、社會支持總分、同儕網路交友經驗、社會焦慮方面有顯著差異(4)人口特性及社會心理變項對網路人際關係成癮之預測總變異量為30.5%,其中以父母支持度、同儕網路交友情況及社會焦慮較具預測力。Item 國中學生戒菸教育介入計畫效果研究(2012) 盧玉玫; Yu-Mei Lu本研究為國中學生戒菸介入計畫,戒菸衛生教育介入課程,包括以健康信念模式設計的教育介入課程、電話衛教諮商及戒菸教育手冊,以新北市國中學生為研究對象,設計介入策略,來探討教育介入效果。研究採準實驗設計之「實驗組與對照組前後測設計」,以新北市99學年度國中七至九年級吸菸學生為母群體,立意取樣的方式選取新北市99學年度二所國中七至九年級學生為研究樣本,完成本研究之有效樣本,實驗組與對照組各為34人。實驗組接受戒菸計畫追蹤介入,而對照組接受衛教手冊介入。實驗組及對照組研究對象在前測、後測及後後測時均進行研究問卷及呼氣一氧化碳濃度測量,研究結果以卡方檢定、t檢定及單因子共變數分析等方式進行統計。本研究的重要結果如下: 一、實驗組與對照組研究對象背景資料之間無顯著差異,可進行戒菸教育介入計畫。 二、戒菸教育介入後,實驗組研究對象在菸害認知、自覺菸害罹患性、 自覺菸害嚴重性、自覺戒菸利益性、戒菸自我效能、尼古丁成癮 程度、最近一個月吸菸天數、最近一個月平均吸菸量等效標變項 上都優於對照組,呈現立即效果。 三、經戒菸教育介入2個月後,實驗組研究對象在自覺菸害罹患性、 自覺菸害嚴重性、自覺戒菸利益性、戒菸自我效能、戒菸行動線 索、尼古丁成癮程度及最近一個月吸菸量等效標變項上,都優於 對照組,呈現延宕效果。 四、本戒菸教育介入過程評價,實驗組研究對象在整體教學活動、教 學單元、自評學習感想及對教師評價方面,均有極高的滿意度。Item 臺北市國中學生身體活動教育介入成效研究— 跨理論模式之應用(2011) 劉俐蓉; LI – JUNG , LIU本研究旨在探討應用跨理論模式設計的身體活動教育介入對國中學生身體活動知識、身體活動階段改變、身體活動、自我效能、知覺障礙、知覺利益、態度及改變方法的影響。本研究為準實驗設計(Quasi- experimental study)採不相等實驗對照組前後測設計,介入前兩組實施前測,介入後實施後測,間隔3個月實施後後測。本研究採立意取樣臺北巿二所公立國民中學,各抽取五個班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實驗組113人,對照組128人。實驗組接受八週八節課的教育介入,對照組則不給予任何介入措施。研究者運用行為改變過程設計符合各行為改變階段的身體活動教育介入措施,內容包括改善身體活動知識、知覺障礙、知覺利益、自我效能、改變方法與態度的教學策略,例如講述法、小組討論、價值澄清、個人分享、角色扮演、影片、練習、填寫學習單以及小組競賽等活動,並發給實驗組身體活動學習教材。 本研究以廣義估計方程式(GEE)進行統計分析,研究結果顯示,應用跨理論模式於國中學生身體活動介入,具有良好成效。主要結果如下:介入後經GEE的時間與組別交互作用分析,實驗組後測在身體活動、身體活動知識、知覺障礙、改變方法與身體活動態度均顯著優於對照組(p<.05)。介入後經GEE的時間與組別交互作用分析,實驗組後後測在階段改變、身體活動量、身體活動知識、知覺障礙、自我效能與改變方法均顯著優於對照組 iii (p<.05)。然而,介入後經GEE的時間與組別交互作用分析,實驗組後測與後後測的身體活動利益均未呈現顯著差異(p>.05)。 根據本研究結果提出各級學校推廣學生身體活動教學時,在實務工作及未來研究上的建議,包括教導身體活動知識、依據階段改變採用適配的改變方法,並且應用降低知覺障礙、提升知覺利益、自我效能與身體活動態度的教學策略。同時,宜提供良好的身體活動環境,以及家長與教師的援助關係與外在資源。藉此以達到提升學生身體活動知識、階段改變、知覺利益、自我效能、身體活動態度、身體活動與降低知覺障礙的目的。Item 臺北市某國中學生霸凌角色與健康狀況之相關研究(2013) 簡嘉緯; Chia-Wei Chien本研究旨在探討國中學生霸凌角色與健康狀況之關係,研究對象為一百學年度第二學期就讀於臺北市某國民中學之七、八年級學生,採問卷調查法進行資料蒐集,以分層集束抽樣法從各年級隨機選取七個班級;共發出396份問卷,有效問卷386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97.5%。研究結果顯示:1.研究對象霸凌行為之盛行率為26.6%,其中7.5% 為霸凌者,10.6% 為受凌者,8.5% 為霸凌兼受凌者;無關者為73.4%。2.研究對象之霸凌角色會因年級、性別、管教方式、同儕關係不同而有顯著差異;健康狀況會因年級、性別、學業成績、管教方式不同而有顯著差異。3.研究對象之健康狀況會因霸凌角色不同而有顯著差異。4.研究對象之霸凌角色能有效預測其健康狀況。Item 新北市某國中學生網路使用行為、人際關係及網路成癮之關係研究(2013) 黃宏民; Huang, Hung-Ming本研究旨在探討新北市某國中學生網路使用情況、網路使用動機、人際關係與網路成癮之相關研究。本研究採取問卷調查方式,問卷參考陳淑惠網路成癮問卷、廖家和人際關係問卷、廖家和網路使用動機量表以及相關問卷和相關文獻集結而成。於2012年12月隨機抽樣抽取該校每年級各五班作為研究樣本,共有510位學生參與,回收460份有效問卷,經統計分析後,茲將本研所得結論歸納如下: 一、整體受試樣本之網路使用活動之三名為「社群網站」、「線上影音」及「搜尋/下載資料」;網路使用動機前三名為「作為娛樂」、「打發時間」及「從網路上立即知道最新消息」。因此,研究對象上網主要以社交/消遣為主。 二、網路人際關係互動較高的學生有較高的網路成癮傾向。 三、研究對象不同之性別、主要上網地點、學業表現與整體網路成癮及各層面皆達顯著差異。 四、研究對象網路使用時間及網路使用年數越長,網路成癮傾向越高。 五、研究對象個人背景因素、網路使用行為、網路使用動機及人際關係對網路成癮具有顯著預測力,聯合解釋變異量為46.1%Item 台北地區國中學生節能減碳行為意圖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以台北二所國中為例(2011) 邱勤予本研究目的為探討國中學生節能減碳行為意圖,及影響國中學生節能減碳行為意圖的因素。本研究以台北地區兩所國中學生為研究對象,共發出525份問卷,回收率97.14%。得到重要結果如下: 一、研究對象之節能減碳認知得分達中上程度;「社經地位」、「城鄉」在節能減碳認知方面呈現顯著差異。 二、研究對象之節能減碳態度得分達中上程度;「性別」、「年級」、「城鄉」在節能減碳態度方面呈現顯著差異。 三、研究對象之環境敏感度得分達中上程度。 四、研究對象之節能減碳自我效能得分達中上程度;「城鄉」在節能減碳自我效能方面呈現顯著差異。 五、研究對象之節能減碳行為意圖得分達中上程度;「性別」在節能減碳行為意圖方面呈現顯著差異。 六、研究對象之節能減碳認知、節能減碳態度、環境敏感度、節能減碳自我效能與節能減碳行為意圖呈現顯著正相關。 七、研究對象之節能減碳態度、環境敏感度、節能減碳自我效能之預測變項對節能減碳行為意圖具顯著影響,其解釋力為55.2%。 最後依據研究結果進行討論,分別針對節能減碳教育實務應用及未來研究提供建議。Item 國中學生環境荷爾蒙知識、態度、行為及其相關因素研究-以新北市某國中為例(2011) 許亨毅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於瞭解新北市國中學生之環境荷爾蒙知識、態度及行 為之現況,並探討影響環境荷爾蒙知識、態度及行為之相關因素。本研究以 新北市某國中學生為研究對象,共發出340 份問卷,其中有效問卷為330 份。 得到重要結果如下: 一、 研究對象之環境荷爾蒙態度得分趨近較正向的層面。 二、 研究對象的「年級」和「家庭社經地位」在環境荷爾蒙知識上呈現顯 著的差異。 三、 研究對象的「性別」和「年級」在環境荷爾蒙態度上呈現顯著的差異。 四、 研究對象的環境荷爾蒙知識與環境荷爾蒙態度呈現顯著的正相關;而 環境荷爾蒙知識與環境荷爾蒙行為呈現顯著的低度正相關;另外環境 荷爾蒙態度與環境荷爾蒙行為呈現顯著的中度正相關。 五、 研究對象之環境荷爾蒙態度這項預測變項對環境荷爾蒙行為具有顯著 的影響力,其解釋力為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