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0
Browse
2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臺灣地區國中生自尊與身心症狀研究(2011) 張愷倫本研究旨在探討臺灣地區國中生自尊與身心症狀的現況,以及兩者間的關係。以九十七學年度公私立國中學生為母群體,採比率機率抽樣法抽取60班級共1,889名國中生為樣本,並以問卷為工具進行調查,最後得有效問卷1,563份,有效回收率為82.7%。所得資料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和多元迴歸進行分析,重要發現如下: 一、臺灣地區國中生整體自尊、學業自尊、身體自尊及社會自尊皆為中間偏正向。 二、臺灣地區國中生的身心症狀平均得分為37.68分(得分範圍18-72分),顯示偏低。 三、男性之整體自尊、學業自尊及身體自尊高於女性;父母親教育程度大專以上者的整體自尊、學業自尊及社會自尊較高。 四、女性、九年級、父母親教育程度國中以下的臺灣地區國中生身心症狀較多。 五、臺灣地區國中生整體自尊、學業自尊、身體自尊、社會自尊皆與身心症狀呈負相關,顯示自尊愈高,身心症狀愈少。 六、臺灣地區國中生整體自尊、學業自尊、身體自尊、社會自尊能預測身心症狀,解釋變異量為26.3%,且學業自尊與身體自尊為顯著的預測變項。Item 台北市兩所國中學生同儕情感關係、學業成就與自尊關係之縱貫性研究(2008) 葉懿萱; Yi-Hsuan Yeh本研究為一項有關國中生同儕情感關係、學業成就與自尊關係之縱貫性研究,主要探討國中生三年期間自尊之變化情形,以及七年級與八年級之同儕情感關係、學業成就對九年級自尊之影響情形。於九十四學年度開始追蹤就讀自台北市兩所國中隨機抽出之211名七年級學生,經過三年追蹤得有效之樣本180人(追蹤率85%) 。所得資料以廣義估計方程式(Generalized Estimating Equation;GEE)、多元迴歸分析、t檢定等方法進行分析。 本研究主要結果如下: 一、研究對象的整體自尊、學業自尊、社會自尊與自尊五大組成要素三年間均呈現中間偏正向的情形。 二、研究對象之學業自尊、安全感、歸屬感及使命感在三年間均呈現穩定的狀態,但整體自尊、社會自尊、自我感及能力感在三年間有明顯改變。 三、性別、七年級同儕情感關係與學業成就會影響九年級的自尊;但控制先前自尊後,僅七年級同儕情感關係仍為九年級社會自尊與歸屬感的重要預測變項。 四、控制八年級學業自尊後,八年級學業成就仍對九年級學業自尊有正向預測力;控制八年級社會自尊後,八年級學業成就對九年級社會自尊有正向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