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0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臺北市國中學生身體活動教育介入成效研究— 跨理論模式之應用
    (2011) 劉俐蓉; LI – JUNG , LIU
    本研究旨在探討應用跨理論模式設計的身體活動教育介入對國中學生身體活動知識、身體活動階段改變、身體活動、自我效能、知覺障礙、知覺利益、態度及改變方法的影響。本研究為準實驗設計(Quasi- experimental study)採不相等實驗對照組前後測設計,介入前兩組實施前測,介入後實施後測,間隔3個月實施後後測。本研究採立意取樣臺北巿二所公立國民中學,各抽取五個班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實驗組113人,對照組128人。實驗組接受八週八節課的教育介入,對照組則不給予任何介入措施。研究者運用行為改變過程設計符合各行為改變階段的身體活動教育介入措施,內容包括改善身體活動知識、知覺障礙、知覺利益、自我效能、改變方法與態度的教學策略,例如講述法、小組討論、價值澄清、個人分享、角色扮演、影片、練習、填寫學習單以及小組競賽等活動,並發給實驗組身體活動學習教材。 本研究以廣義估計方程式(GEE)進行統計分析,研究結果顯示,應用跨理論模式於國中學生身體活動介入,具有良好成效。主要結果如下:介入後經GEE的時間與組別交互作用分析,實驗組後測在身體活動、身體活動知識、知覺障礙、改變方法與身體活動態度均顯著優於對照組(p<.05)。介入後經GEE的時間與組別交互作用分析,實驗組後後測在階段改變、身體活動量、身體活動知識、知覺障礙、自我效能與改變方法均顯著優於對照組 iii (p<.05)。然而,介入後經GEE的時間與組別交互作用分析,實驗組後測與後後測的身體活動利益均未呈現顯著差異(p>.05)。 根據本研究結果提出各級學校推廣學生身體活動教學時,在實務工作及未來研究上的建議,包括教導身體活動知識、依據階段改變採用適配的改變方法,並且應用降低知覺障礙、提升知覺利益、自我效能與身體活動態度的教學策略。同時,宜提供良好的身體活動環境,以及家長與教師的援助關係與外在資源。藉此以達到提升學生身體活動知識、階段改變、知覺利益、自我效能、身體活動態度、身體活動與降低知覺障礙的目的。
  • Item
    不同行為階段之國民中學八年級學生拒吸二手菸之相關因素探討:以新竹市為例
    (2017) 黃鈺雅; Huang, Yu-Ya
    目的:本研究應用跨理論模式探討國民中學學生拒吸二手菸之相關因素,在不同改變階段是否有不同的知識、改變過程、決策權衡和自我效能,以了解國中學生在不同改變階段之差異。 方法:採自填式問卷調查法,以分層集束抽樣105學年度新竹市北區、東區及香山區的學校,依區域分為三層,以學校為單位進行集束之隨機抽樣,每區至少抽樣一所學校,共計三所學校全部八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發出871份問卷,回收650份問卷,有效問卷回收率為70.50 %。 結果:本研究對象有30.60 %在無意圖期,17.60 %在意圖/準備期,13.80 %在行動期,38 %在維持期。維持期的國中生在二手菸知識、改變過程、決策權衡利益及自我效能之得分最高,其次是行動期、意圖/準備期,最後是無意圖期;決策權衡障礙得分在各行為改變階段之間都很相似。男、女性皆對拒吸二手菸相關因素有正向看法;父、母親教育程度愈高,國中生對拒吸二手菸相關因素之看法愈正向;不曾吸菸者,其對拒吸二手菸相關因素之看法愈正向;未和吸菸者同住者對拒吸二手菸相關因素之看法愈正向;沒有朋友吸菸者對拒吸二手菸相關因素之看法愈正向。換言之,不分性別、雙親教育程度越高、不曾吸菸者、未和吸菸者同住者及沒有朋友吸菸者,對拒吸二手菸相關因素之看法愈正向。 結論:本研究支持跨理論模式在國中學生拒吸二手菸之應用,以期未來能透過增加知識、改變過程、決策權衡利益及自我效能,進一步喚起國中生對預防吸二手菸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