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91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臺灣手語翻譯:邁向職業平等之路
    (2012) 胡叡克; Riccardo Moratto
    本文的撰寫動機來自於與臺灣手語傳譯人員之討論,亦來自於本人身爲口譯員對翻譯學的高度興趣,進而以本身對於翻譯的專業認知來探討翻譯學的相關領域:翻譯學有很多不同的類別,手語翻譯學為其中一種。據筆者所知,目前臺灣學術界尚未出版任何與手語翻譯學有關之論文。 從筆者撰寫論文的過程當中所訪談過的專業手語傳譯人員得知,他們與口譯翻譯人員的待遇並非相同。首先,手語傳譯人員的薪資不是以工作日而是以工時來計算;再者,手語傳譯人員的薪資比口譯人員低的很多。這可能牽涉到經費的問題,然而,台灣長久以來將手語傳譯者視為次等翻譯人員的這個情況則尚未在任何文獻裡面被討論過。 本研究從不同方面來探討手語翻譯員所遇到的問題,並著重在幾個具有挑戰性的領域。除此之外,本文提供以科學方法為根基的學術研究結構來分析並舉例說明,手語翻譯員該享有口譯翻譯人員所享有的尊重以及專業上的平等對待---理論上與實際上都應如此。本論文第五章中的假設指出,若台灣手語是一種自然的語言,以及神經語言學認為不同的語言系統之間的翻譯行為所需要用到的腦部理解組織與解構的生物機能是相同的,則口譯與手譯的專業翻譯行為不應有差別的待遇。 筆者試圖於本論文中囊括最具有代表性的神經語言學研究來證明手語確實是自然的語言,並且在第五章中提出假設,試圖用神經語言學的實驗來證明,從事手譯翻譯的過程所運用到的腦部解構與重組機能並非低於一般口譯的行爲。 本研究所蒐集的資料及數據,無論是在文獻綜述方面或是訪談方面都有助於提高手譯員對自己的專業形象。此外,本研究也是第一篇關於臺灣手語翻譯學相關研究的論文,其在台灣師大翻譯研究所亦可視爲主要貢獻之一。作者也希望政府和特教機構正視本論文所提出的重要議題和建議,讓手語翻譯人員在各種條件上享有與一般口譯員同樣的權利與待遇,例如每隔二十到三十分鐘有不同手語翻譯人員輪替進行翻譯。 最後希望本論文對手語翻譯界的學術研究、教學領域與實務均能帶來具體的影響,並有效地提升手語翻譯員專業的地位與形象。
  • Item
    中英會議口譯聯合專業考試對考生之意義及影響
    (2015) 王啟安; Wang, Chi-An
    現代人的生活幾乎無法避免考試,而考試所帶來之焦慮、緊張等負面情緒,常為考生帶來諸多影響。此種面對考試到來,伴隨而生的各種負面情緒反應,稱之為考試焦慮(test anxiety)。除了影響考生以外,考試也會影響,甚至改變老師的教學方法與學生的學習方式。原本該是為了檢測教學及學習方式的考試,若反過來影響老師的教學及學生的學習,這種情況稱之為回沖效應(washback或backwash)。以輔仁大學跨文化研究所、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國立臺灣大學翻譯碩士學位學程聯合舉辦之聯合專業考為例,該考試是否同樣帶來考試焦慮與回沖效應?換言之,該考試如何影響考生的心情?如何改變教學與學習方式?由於目前針對聯合專業考之研究,多以技能習得、考試背景、考題設計等面向出發,並無文獻以考生的角度出發來探討聯合專業考。因此,本研究以考生的觀點,透過焦點團體(focus group)訪談和一對一深度訪談(in-depth interview),探究考生對聯合專業考的主觀看法、考試如何影響考生心情及學習方式,以及考試通過與否對未來口譯工作之影響。   研究結果顯示,多數受訪者表示聯合專業考對其心態及學習方式都有影響,指出考前常有緊張、焦慮等情緒,而且從二年級開始的練習,幾乎都以通過考試為前提。另外,多數受訪者亦指出,雖然考試通過與否並不能保證未來口譯工作順遂,但通過考試是進入職場的重要入場券,對於初期進入市場的口譯員而言相當重要。惟受訪者對於考試規則與目的之看法較為不明且分歧。多數受訪者對於考試辦法中明文規定之通過標準表示疑惑,並同時針對應考資格、評分機制、成績公佈等考試規則提出修正之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