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學報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48
Browse
2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美洲蟑螂翅上感覺毛和感覺神經元的形態及其分佈情形(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系, 2007-12-??) 李明忠; 李琦玫; 林金盾; 童麗珠本文證明美洲蟑螂的雙翅表面分佈著許多感覺毛。由掃瞄式電子顯微鏡觀察結果,我們發現美洲蟑螂翅膀上共有硬棘型、剛毛型、細毛型、短毛型、短錐型、長錐型及腔錘型等七種感覺毛。各感覺毛在翅上的分佈不盡相同,其中五種分佈在前翅的背面,三種分佈在前翅的腹面,六種分佈在後翅的背面,而在後翅腹面則幾乎沒有感覺毛。各感覺毛的數量也有差異,前翅背面以剛毛型最多,前翅腹面以短毛型較多,而後翅背面以長錐型最普遍。此外,利用甲基藍對翅膀染色,發現前、後翅內散佈著許多感覺神經元,依外型分為單極、雙極和多極等三類。由此可推測,美洲蟑螂的翅膀不單只有飛行的功能,可能還可藉由翅膀上的感覺毛來感受周遭環境的變化,並經由感覺神經元將訊息傳入中樞以調控行為。Item 單眼在美洲蟑螂避光行為的角色(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系, 2003-12-??) 許惠紋; 童麗珠; 林金盾美洲蟑螂 (Periplaneta americana) 為夜行性昆蟲,具有二個複眼和二個單眼,強光剌激會激發蟑螂產生避光的逃跑行為。本研究利用自行研發設計的紅外光閘結合自動記錄裝置,以量化蟑螂避光反應的反應時間 (reaction time) 及運動速率,比較切除蟑螂複眼或單眼對其避光行為的影響。結果證明切除兩個複眼時,蟑螂完全喪失避光行為,但只切除兩個單眼時,強光誘發蟑螂逃跑的反應顯著變慢,而且逃跑的運動速率也顯著變快,但是遇暗停止反應 (shade response) 會延遲。此一結果證明複眼對蟑螂的避光行為有決定性的影響,而單眼也具有調節性的效應,單眼的訊息和複眼同樣有效,可以影響調控避光行為的相關中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