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80
Browse
3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高中公民與社會科專家教師公共議題與社會探究之課程實踐(2023) 蔡佩璇; Tsai, Pei-Hsuan本研究旨在探討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改革中,高中公民與社會科專家教師之公共議題與社會探究課程實踐情形,借鑑其教學經驗,討論該課程在臺灣教學現場的可行實踐方式。本研究之資料蒐集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以半結構式訪談蒐集四位教師的課程實踐歷程,及兩位教師的公民學科中心課程推動經驗;第二階段以個案研究法蒐集個案教師教學資料,結合觀察法、訪談法及文件分析等方式描繪個案教師的課程實踐。整理分析資料後,歸納成「公共議題與社會探究課程設計及設計考量」、「課程實踐的挑戰與克服」與「課程實踐與社會領域綱要的關聯與落差」等三大主題,並獲致以下結論: 一、學習者中心之公共議題與社會探究課程設計與實施要點 (一)協助學生找到具「公共」性質、範圍適切、明確且關鍵的主題與問題,從而「發現與界定問題」。 (二)引導學生選定實作取徑與探究方法,提示可能衍生的挑戰,以利「觀察與蒐集資料」。 (三)教導資料統整分析要點,觀察並適當介入小組合作,以利「分析與詮釋資料」。 (四)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完成階段性反思,期末加以統整,促進「總結與反思」。 (五)關注學生自主程度、合作情形並實施多元評量,貫串整體探究歷程。 二、學生課堂表現、課堂任務成果與課堂回饋表單促進專家教師反思與精進課程。 三、學校課程決策影響課程設計彈性,教師與行政間的溝通影響探究主題可行性。 四、教師共備社群與校外研習等教師支持系統,提供共學機會。五、專家教師擅於規劃課程、解決問題、反思與充實精進,社會領域課程綱要提供高度彈性,有效縮小課程實踐與課程綱要落差。最後,本研究針對現場教師的課程設計與實施、學校行政端可提供之支持、在職精進及師資培育課程規劃、社會領域課程綱要的未來展望等面向提出建議。Item 高中國文專家教師促進學生學習表現之教學與默會知識研究(2021) 蔡宜芳; Tsai, Yi-Fang108課綱以「學習內容」與「學習表現」作為培養素養的媒介,在過去國文領綱較少關注學習表現的情況下,現階段該如何促進學生學習表現成為新課綱下教師們的難題。本研究選擇在公立社區型高中任教的陽老師作為研究對象,其是素養導向教學的專家,而Polanyi(1958)認為教師的教學是根據隱藏在其後的默會知識,因專家教師之默會知識難以具象化,使其很難分享給其他人,故本研究使用啟發性任務分析(heuristic task analysis)以歸納專家教師在〈出師表〉課堂中促進學生學習表現之默會知識。本研究之發現總共兩點: 一、陽老師透過翻譯、默寫、學習單討論任務促進高中生「聆聽」、「口語表達」、「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之國文學習表現,並在過程中考量學生的能力提供鷹架、引導與回饋。而在其教學背後,隱含著「洞燭機先,見機行事」的默會知識。 二、在教學時間有限的情況下,能促進學習表現的關鍵在於對時間「放慢」與「加快」的調配,而非平均分配時間趕著將內容教完,因「教會」比「教完」更為重要,且長久下來便能使學生具備素養,以達到「學習遷移」的效果。 根據上述結果,本研究也為未來研究方向提供建議。Item 國小專家與新手教師家庭作業實施歷程之比較研究(2016) 呂玟霖; Liu, Wen-Lin本研究旨在探討國小專家與新手教師實施家庭作業之歷程,並比較兩者的異同。主要研究目的有三:一為了解國小專家與新手教師實施家庭作業之理念,二為探討國小專家與新手教師指派、指導、批改與回饋家庭作業的歷程,第三則是比較國小專家與新手教師實施家庭作業理念和歷程的異同。 本研究採取質性的研究方法,以三位專家教師及三位新手教師作為研究對象,過程中以訪談及文件分析法蒐集資料,分析研究資料後,根據文獻探討、研究發現與討論,獲得以下研究結論: 壹、專家與新手教師的家庭作業理念受到個人所處的生涯階段影響,對於家庭作業的目的、功能及負面影響,抱持不同的認知及態度。 貳、在家庭作業的指派方面,專家與新手教師皆會依據學生年段及課餘時間調整家庭作業份量,在指派類型上,專家教師傾向指派符合班級需求的家庭作業,新手教師則傾向讓學生自行設計數學作業的題目。 參、在家庭作業的指導上,專家與新手教師都會指導學生完成家庭作業的方法,但專家教師較著重培養學生自律行為來提升家庭作業的品質。 肆、在家庭作業的批改與回饋方面,專家與新手教師皆會提供學生家庭作業回饋,但專家教師的回饋方式較新手教師多元。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對專家教師與新手教師的家庭作業研究,從研究主題、研究對象及研究方法三個面向,提出具體之建議。